较传统早3至4年测出青光眼准度达95% 理大新技术助病人及早治疗

2018-10-23 11:42

理工大学是次研究,将在下月3日至11日,于香港科学园举办的「创新科技嘉年华2018」以展版展出。
理工大学是次研究,将在下月3日至11日,于香港科学园举办的「创新科技嘉年华2018」以展版展出。

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的新技术,较传统检查早3至4年,便发现患者患上青光眼,及早治疗可降低病人视神经坏死百份比,新技术准确度达95%,6年前已在该校眼科视光学诊所服务病人,检查费用约须2,000至3,000元。研究团队表示,文章早已发布,但暂时未有医疗机构联络他们合作,而新技术即将在「创新科技嘉年华2018」以展版展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疾,仅次于白内障。但现时传统的诊断技术(SAP),往往要待患者有明显病徵,如:视野收窄等才能准确断症,届时已代表眼睛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已死去25%至35%。为此,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研究团队的新方法,可在双眼未严重受损前,便发现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较传统方法快3至4年,准确度达95%,由该校眼科视光学院副教授陈浩龙带领团队完成壮举。

陈浩龙解释检查过程指,工作人员替市民双眼附近位置贴上检测装置后,市民须凝望电子屏幕,每十数秒稍作休息,须时约1小时。他表示,新技术采用4个不同对比度的闪光,用以仔细视察双眼各部份的讯号。陈浩龙补充,新技术并非大部份都由团队研发,他们是将现有的技术重新整合为新的组合,并发现对比度为有效仔细检测眼睛的方法。

陈浩龙称,2012年完成研究后,同年已开始在该校眼科视光学诊所为市民服务,费用约2,000至3,000元,检测连同分析2小时内可知结果。但他表示,暂时未有医疗机构跟他联络商讨合作。陈浩龙认为高危市民可使用他们的技术,如:45岁或以上人士、曾有家族成员患上青光眼、高眼压者、使用类固醇人士、糖尿病及深近视人士等。

医学会会董、眼科专科医生庞朝辉指,曾听闻有新技术可提早检测出青光眼,认为对病人是好事,但相信暂时未有广泛使用,原因为仍待大型临床研究。他表示,现时主要透过视野检查及光学扫描检查青光眼,费用约二千至三千元。根据卫生防护中心的「2014至2015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报告书」,本港有近53万人患有眼疾,其中4.98万人患有青光眼,人数仅次于「白内障」及「其他眼疾」患者。

理工大学是次研究,将在下月3日至11日,于香港科学园举办的「创新科技嘉年华2018」以展版展出。

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的新技术,较传统检查早3至4年,便发现患者患上青光眼。
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的新技术,较传统检查早3至4年,便发现患者患上青光眼。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