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仓存易「爆煲」 欧绿保回收受考验

2018-08-07 06:54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四电一脑」徵费实施至今仅一周,除旧期过长为人诟病,唯一上门回收商欧绿保的回收能力惹关注。有业界闻悉欧绿保仅有十多架货车,怀疑数量不足以应付全港需求,协助欧绿保回收的业界也指利润微薄,不排除数月后退出;曾分拆四电一脑的回收商表示,机器及人手每日处理量有限,电器低价塑料无回收出路,预视欧绿保不到一个月就会「爆仓」。回收业界斥,欧绿保由物流、仓存到废料出口统统容易「出事」,政府若坚持「独市」回收只会不断贴钱。 记者 李卓颖 杨诗彤

本月起实施的《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画》,规管俗称「四电一脑」的冷气机、雪柜、洗衣机、电视机和电脑产品,只有获发牌的认可回收商方能处理。唯一获政府认可的上门回收商欧绿保,仅承诺会在市民购置新电器后三天上门除旧,被批时间过长,更有等不及欧绿保上门的市民,宁愿将旧电器弃置于垃圾站。有回收业界直言,欧绿保在物流、仓存,以至出口均面对极大挑战,恐面临「爆煲」。

计画下,欧绿保需为市民提供免费上门除旧服务,惟香港再生资源总商会会董郭宝华闻悉,欧绿保的车队只有十四架中型货车,每架载重量约一点一至一点二吨,即约十至十二部电器,对早前环境局局长黄锦星指欧绿保每日处理约五百宗除旧服务的说法大惑不解,「就当他的夥计很卖力,一天最多也只能走两转,如何接收全港十八区的旧电器?」

料20辆车才可应付需求

郭宝华指,以往「四电一脑」等有回收价值的电器均会被回收商接收,甚少被丢到垃圾房,近日的情况反映政府和欧绿保极有可能「计错数」。他又质疑,欧绿保的营运时间朝九晚七,而且周末暂停运作,除非大幅扩充车队,否则难以应付全港需求,「但这样就会引申成本,唯有由政府继续补贴。」

香港环保废料再造业总会会长刘耀成认为,欧绿保车队「保守估计」要有二十辆车才足以应对全港需求,就算达此数量亦不会乐观,「假设一架货车每天约跑十个点,港岛九龙可能塞车,入屋回收也要排队。」夏季为更换冷气高峰期,以其回收经验为例,有次他为一所学校回收十八部冷气,工人上下楼搬搬抬抬花上一整天才完成一宗生意,故一架货车未必可跑遍多个回收地点,「以前梗有个收买佬左近,现在没了,回收时间更长。」

针对欧绿保的物流收集能力,本报向其首席技术总监郑坚明查询,他指欧绿保目前正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处理回收,部分大型电器供应商亦有独立物流安排,将旧电器直接运送至欧绿保厂房,惟他拒绝透露引申的支出是由欧绿保还是政府承担。

零售回收商利润减拟退出

有份协助供应商运送旧电器至欧绿保厂房的回收商张先生(化名)透露,供应商一般会要求回收商于早上七时十五分到达货仓,接收前一天收集的旧电器,惟欧绿保的车队需待早上九时才运作,「根本取代不到我们的角色。」
张先生又直言,供应商只会处理顾客升级后的除旧服务,馀下的旧电器仍需待欧绿保上门回收。由于购买升级服务的顾客不足一半,按电器件数计算运送收费的张先生收入因而大跌六成,「连跟车夥计人工、油钱都不够畀,除非加价,否则我做多两、三个月都不做了。」

物流运输难负荷,欧绿保位于屯门的回收厂房亦恐「逼爆」。永胜五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谭永健断言,欧绿保作为唯一上门回收商「百分百搞唔掂全港的回收需求」,观乎欧绿保厂房的机器与人手,曾分拆「四电一脑」的他认为,两者均无可能全天候运作,故难以处理每日五百宗回收,与此同时,从洗衣机、雪柜及冷气拆下的低价塑料PS、PP或ABS无回收出路,现时两大塑胶回收国马来西亚及泰国商家纷纷拒收,「由再造、仓存,到后期的废料转售都遇上很大困难。」

机器人手处理量有限

以往谭永健从欧绿保的分判商购入风扇、微波炉等小型家电的摩打,惟于内地推出「绿篱行动」后,摩打难以转口北上,内地政府也定于一九年前全面禁止摩打进口,故如今他已拒收摩打废料,「欧绿保前门不断收旧电器,废料却全部转不走,我敢推算不到一个月就会『爆仓』。」他续以其五万多尺的仓库为例,此空间摆放的电器相当有限,惟欧绿保厂房连暂存仓库仅占地六万六千尺,仓库顾及安全也难不断向高空发展,「根本不可能存放到全港九新界的旧电器。」

香港再生资源总商会会员苏传威亦指,以五至六名员工分拆二十吨电脑为例,一般需时约三天,估计欧绿保要处理来自全港不同种类的旧电器,至少需要二十万尺厂房,「做这行起码也要二至三万尺厂,处理全港电器的话起码要有一个『(回收)城』。」他相信,欧绿保日后需邀请业界参与,方能包揽全港回收量,若兜兜转转仍要「打回头」由业界处理,蔡亦大叹讽刺。

立会文件未列人手要求

刘耀成指,新例导致原有的回收商收入下跌一成,「原本我们全港都有回收网络,我不理解何以不容业界协作。」有不愿具名的回收商斥,政府若坚持继续由欧绿保「独市」回收,只会不断贴钱,金额甚至可比现时的两亿为多。

翻查立法会文件,政府曾指通过公开招标向欧绿保批出合约,当中有提到设计、建造及营运事宜,惟未有列明回收商需提供的车队数目、人手等回收能力,《星岛日报》就上述问题向环境局查询,惟截稿前未获回覆。

全文刊于《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