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收生潜规则遭曝光 列Z名单设「小奖励 」

2018-08-02 12:10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不少成绩顶尖的学子都梦想著能进入哈佛,但这座全球顶尖的知名学府却被揭露在招生方面或许藏著一些鲜为人知的「潜规则」。

据《纽约时报》报道,反歧视行动小组「大学生公平录取」(Student for Fair Admissions)早前入禀指控哈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利用种族平衡来调整招生政策,涉嫌歧视亚裔学子,违反了联邦民权法。在案件审理中,法官要求哈佛公开其招生文件,这也使得一些招生「秘密」遭到曝光。

报道指出,哈佛每年能收到约4万名学生的申请,大约2,000名学生会收到入学通知,最终1,600人成为新生。但负责决定哈佛招生的官员在遴选时会使用一种神秘语言,将多个非成绩的因素纳入考虑,包括地域方位、学生背景、父母身分以及校园多元化目标等。

校方会将全国分为大约20个以地理区分的「备审表」(dockets),而负责每个备审表的招生官员小组委员会会,从5个方面对申请者进行评定,其中包括学术、课外、体育、个性和「综合」。「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指出,哈佛会在招生程序上向5个群体提供「小奖励」,包括少数族裔、继承群体(校友子女)、哈佛捐助者的亲属、工作人员或教职员工的子女以及学校招募的运动员。

但教育部1990年的一份报告表明,亚裔美国人并不属于「小奖励」的受益人群,而哈佛2013年的一份内部报告更是表明,这类人甚至跟录取与否呈负相关。正因如此,「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批评哈佛的举措变相是惩罚他们。

该组织称,哈佛最为隐秘可疑的招生标准是针对申请者的性格和个性的个人评分,在其中占劣势的申请者将采取「剥夺优先权」处理。以亚裔美国人为例,他们通常被描述为勤奋、聪明,但不突出、难以区分,这无疑是延续多年的刻板印象形成。

惟校方反驳道,在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后,亚裔当中的两个次群体「女性」和「来自加州」的申请人入学率有适度上升,也足以证明校方没有对个别种族存有歧视。

除上述情况外,法庭文件还显示哈佛存在鲜为人知的「Z名单」(Z-list)。「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指出,名单上的人选是针对成绩介于合格边缘上下,但哈佛又想取录的学子。由于这些认识有著显赫的人际关系,可以在推迟一年的条件下,保证获得入学录取。

据了解,进入「Z名单」的考生大部分均为白人。而哈佛校报《哈佛深红》(The Harvard Crimson)在2002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曾写道,2001年至2002年哈佛大学「Z名单」中的36人中,有26人(占72%)是校友子女。

此外,法庭文件中还提到通过为哈佛大学做志愿者(也许是招生面试官),校友的儿女更有优势进入哈佛。而且在「院长关注名单」或「主任关注名单」中,与捐赠者利益相关或者与哈佛有关系的申请者也同样具有优势入学。

对此,哈佛大学本科生院长库南纳(Rakesh Khurana)承认,哈佛并不总是完美,但它一直在努力用正确的方式行事。「我非常谦卑地知晓,历史总有一天会评判我们,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反覆自问这样一个问题的原因: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们要如何变的更好?我们漏掉了什么?我们的盲点在哪里?」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