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订定非传染病防控9大目标 鼓励市民健康生活

2018-05-04 16:48

本港近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非传染病有上升趋势,人口老化导致问题日益严重,形容是「前所未有的威胁」。为有效进行防控,卫生署今日发布《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画》,指2025年须达成减少酒精相关危害、减少体能活动不足等九大目标,署方同时订定34个指标,透过定期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及身体和化验检测,以判断目标是否能否达成。卫生署署长陈汉仪,至少三分之一的非传染病可透过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得以预防,希望市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模式,减低患上非传染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非传染病是本港的常见疾病,其中前年非传染病占所有本港登记死亡人数五成,卫生署署长陈汉仪指,香港正面对人口老龄化,65岁或以上人口的比率预计将从2016年的17%显著上升至2066年的37%,非传染病的风险增加,形容是「前所未有的威胁」。

陈汉仪指,本港市民不健康生活模式问题严重,又引述政府数字,指体能活动不足的成年人及学生分别占一成三及九成三、蔬果进食量不足的市民占九成四、盐摄取过量亦占八成六,增加患非传染病的风险。

衞生署2008年推出《促进健康: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框架》,以指导并推动防控工作,陈汉仪认为,本港有需要采取新的方针,因此制定了《策略及行动计划》,以指导多层面及跨部门的行动。

《策略及行动计划》提出,须于2025年或之前实现九大目标,包括减少市民因罹患非传染病而早逝的情况、减少酒精相关危害、减少体能活动不足、减少盐摄入量、减少吸烟、遏止市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制止糖尿病及肥胖问题上升、透过药物治疗及辅导服务来预防心脏病及中风,及为市民提供可负担用作治疗主要非传染病的基本设备和必需药物。

为判断九大目标是否达成,卫生防护中心监测及流行病学处主任程卓端表示,卫生署已根据世卫的《全球监测框架及本地情况,订立了34个指标,衞生署于今年开始加强非传染病监测,包括每两年进行一次住户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及每4至6年进行一次身体和化验检测。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