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峪沟石窟寺出土唐三藏翻译佛经残本

2018-02-23 14:02

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同吐鲁番学研究院,去年底开始在新疆吐峪沟石窟寺进行第8次挖掘,发现了一卷疑似手抄佛经残本,而其卷头题名竟然是唐代赴天竺取经的三藏法师玄奘,奉诏翻译的佛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内地官方从2011年开始,对新疆吐峪沟石窟寺展开挖掘,每年都发现珍贵的书卷、经文或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夏立栋表示,这次同时出土的文物中,还包括后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元魏菩提流支译《佛说佛名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佛经残本。因为这次发掘出了大量的佛经残片,有汉文、也有回鹘文。同时他们又发现了世俗文书,证实了一些历史上未曾知道的情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 是三藏法师自印度返回长安后,获准到坊州玉华宫寺进行译经,耗时四年终将600卷经文翻译完成。不过研究人员认为,当年翻译的经文是从长安向西传递入西域,此次出土的残本中,虽有「玄奘奉诏译」,却无法判别是否真由三藏法师亲笔抄写,或是由他人在译场中抄写流出。这批出土的残本,全数属于抄本而非刻印本,内文书写多以行书为主。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西距吐鲁番市约60公里。自2010年考古学家在当地进行保护性挖掘以来,出土大量多种文字的佛经和世俗文书等,证明该处是多种宗教、多种文化的汇集地,也曾是中原佛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交融的地区。夏立栋表示,从吐峪沟多次考古发掘可看出,佛教从印度、中亚传入中国后,还有从中原传向西域的回流过程。这些佛经的出土更明,吐峪沟是唐代佛教西来东往的重要节点。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