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故宫馆呈现古代空间感 严迅奇:予人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7-10-07 00:18

对于外间形容故宫馆外型是鼎型,严迅奇回应:「我不想这个外型会似什么,想样样都似一点点。」
对于外间形容故宫馆外型是鼎型,严迅奇回应:「我不想这个外型会似什么,想样样都似一点点。」

位于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完成最新修订设计,建筑师严迅奇形容整个故宫馆设计融汇中国视艺文化、空间文化及香港都市文化三大文化,将成为一个现代时尚感重的博物馆,让市民可多角度享受景观及文化交流,并可观赏维港及远眺大屿山美景。他否认故宫馆外形似「鼎」,只是上寛下聚、顶虚底实的平衡,是一个方形及富流綫形设计,让室内有更多展览空间。 西九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公众谘询今年3月已完结,故宫馆外形及设计由建筑师严迅奇与团队包办,西九管理局行政总裁栢志高及严迅奇,首度一起亲自讲解故宫馆经修订后最新设计概念。严迅奇指,故宫馆设计是将建筑与文化挂鈎,将传统中国视艺文化、空间文化及香港都市文化的三大特色融汇一起。 严迅奇多次强调,故宫馆最新的设计是充满空间感、易到达及四周都可作交流地方,另一大特色是向高空发展。他曾有多次为内地博物馆设计经验,他指今次故宫馆设计是别具挑战性,因香港地方限制多,在数层展馆内要尽量多功能安排多个展馆,利用空间多变去完成设计,他承认难从其他博物馆例子作参考借镜,纯粹他自己构想。 故宫馆位处近西九文化区海旁,他形容,不论由东至南、南至北穿梭文化区内各场地后,都可直达故宫馆。他举例,市民由区内东至西行,已可穿越戏曲前地、中央广场、林荫大道、艺术广场后再直达故宫馆。 严又剖析故宫馆高空发展的元素,由环保幕墙制成,顶部通透,底部不透光,市民可从不同角度环视不同景色,他指空间层次感丰富,「就如故宫紫禁城可一进一进入去,西九故宫馆就可一层一层叠上去,将古时空间感呈现」,可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而且,馆内多个中庭空间垂直递进特色浓烈,他解释,中庭最低层为故宫馆入口,中层则可往花园,最顶层则远眺大屿山,设计以不同视觉角度,望向不同景观,让市民入馆后也有不同心情。 故宫馆地下入口进内后,他形容已可予人感受到博物馆气氛,大堂可举办展览活动开幕礼及可作影音投射;往上走就有不同展览馆,二楼可更直望维港及港岛高楼林立景观,中庭后设有一条大楼梯,市民可坐在楼梯上看表演、听演讲甚至用作装置展览,该层更设多个展馆。 登上三楼、四楼及五楼顶层,设最大专题展馆分占两层,中间有楼梯穿梭上落,透过玻璃及不同角度,可俯瞰整个西九文化区景观,亦可走出平台花园。 严迅奇形容,故宫馆位置得天独厚位近海旁,有优美景色,公共空间亦是近年各地博物馆较普遍,可让市民与馆方交流外,更有疏导人流作排队空间需要。他直言今次大致满意对修订的设计,相信未来不会有太大修订,但若要在公共空间放置大型装置、摆设,或要再修订以保护展品免受阳光直射。 他又重申,设计不是要依足北京故宫设计,他过去曾多次到故宫游览,今次为设计也曾到故宫,希望再感受该处的气质及展品目的,而将故宫馆设计制造到一种里外空间、抽象与具体之间,而令人联想起北京故宫的肌理。 对于外间形容故宫馆外型是鼎型,他否认是由他编上,指属传媒冠予外型称号,「我不想这个外型会似什么,想样样都似一点点。」他指外型设计是方形及流线形设计,展馆才有足够空间。

主入口大堂模拟图。
主入口大堂模拟图。
二楼中庭模拟图。
二楼中庭模拟图。

四楼中庭望大屿山景观。
四楼中庭望大屿山景观。
严迅奇(左)及栢志高介绍西九故宫馆最新设计方案。
严迅奇(左)及栢志高介绍西九故宫馆最新设计方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