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研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 降个人资料被盗风险

2017-09-23 15:19

内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银行卡内载入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网图
内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银行卡内载入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网图

内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近日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上,展示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的研发及发展,eID能在不泄露身份资料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降低资料被盗的风险。 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资料安全重大专项。eID即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及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作网络身份标识,使用eID的用户毋须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资料,在不泄露身份资料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完成网上交易。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在手机卡中载入eID只是一个起步,相信崭新的在线身份资料验证会在未来成为趋势。公安部未来还会将eID载入不动产权自助查询、吃药检查等。而全国首个载入eID的不动产登记领域项目将于下月正式在海口运行。 去年,中国公民个人资料从不同渠道被泄漏达65亿条次,平均每人至少被泄漏5次个人资料。但未来使用elD银行卡或手机卡进行交易时,网站后台可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及有效性,降低资料被盗的风险。

内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展示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的研发及发展。网图
内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展示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的研发及发展。网图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