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自九七年起推行融合教育,支援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生,二十年来有关政策虽面对不少挑战,但确实为SEN学生带来希望。失明、听障、手无触觉、自创以唇代替手指阅读点字教材的曾芷君,四年前在中学文凭试取得佳绩,成功入读中大翻译系,今年毕业。芷君接受《星岛日报》访问时坦言,读大学、入宿舍对她是一大转变,当年更为大学生活订立目标,每年暑假都要试新事物。四年过去,芷君曾到英国、北京交流,亦曾到私人机构及政府实习,未来她希望到英国升学,日后回馈社会。
回归二十年,融合教育政策令SEN学生重投主流教育。曾芷君是融合教育下的状元,她回望中学与大学的学习生活,坦言两者大不同,「中学一直用点字,从没有想过自己可以用电脑学习;因为大学主要提供电子教材,须电脑配合。」她提到自己的电脑须有读屏软件及点字显示器,方便阅读,这方面获理工大学的协助。
大学四年均住宿舍的芷君称,大学生活离不开课堂、做功课、温书、考试,每日大部分时间在课室、宿舍,故一直希望参与不同的活动。「入大学后,为自己订立目标,每年的暑假都要试新事物。」她最终于一年级的暑假到英国交流,二年级第一次到私人机构实习,三年级参加北京普通话学习班,返港后到政府部门实习。
参加活动遇不同难题
芷君又表示,其实在参加活动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难题,例如她报名到英国交流,当地大学曾一度拒绝,担心未有足够资源照顾特教生,但芷君仍勇于面对,向英国的大学表明即使身体有残疾,但仍可照顾自己,最终都能成行,「又例如在私人机构实习时,主要做翻译工作,但未能习惯使用公司的电脑,幸好机构让我使用个人电脑,才能完成实习。」提到近年不时都有学生轻生个案,青年人被指抗逆力低,「三感不全」但在学习和生活上仍坚毅面对的芷君认为,不同人有不同的困难,「每一学生轻生个案,相信他们遇到困难亦非一朝一夕,一般看到的只是事件的导火綫。」但芷君相信,愈能扩阔生活层面,接触不同范畴,解难能力愈高,因为在遇到问题时能有多角度思考,反思问题是否真的不能解决,而愿意正视问题,面对困难,同样需要勇气。
芷君亦重提应考中学文凭试时,以她的情况可申请豁免应考中英文科聆听考试,但最终她决定应考,「在决定的时候曾有一阵犹豫,反问自己是否一定要考?但明白到有问题一定要正视,今次选择逃避不应考,日后若投入社会工作,雇主同样要知自己在聆听方面究竟达到甚么程度,应考聆听考试能够客观地将自己最真实的情况显示出现,而不应考只是将问题延后,不是解决问题。」
计画赴英读社会科学
身体的缺陷无碍芷君回馈社会的心,过去数年亦应中学或大学的邀请,出席讲座,「藉分享自身经历和生活点滴,让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同时亦能扩阔自己接触面。」
即将大学毕业,芷君希望到海外继续升学,「由中学到大学,不少人在身边帮助,希望跳出现时生活的框框,给自己一个机会作出改变,扩阔视野,日后回馈社会」,她透露已获英国的大学有条件取录,计画修读社会科学,该大学亦有支援残疾女生的经验和设施,但成行与否,要视乎能否获奖学金。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