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急跌27% 仅录得47条破最低纪录

2017-06-26 23:55

渔护署发表最新海豚监察报告,显示去年度本港水域录得的海豚数目由六十五条减少至四十七条,按年急跌两成七,亦是有纪录以来最低,而录得的中华白海豚集中在大屿山西面水域,在大屿山北面的海豚几乎绝。研究期间只发现十七条幼豚,有环团指,幼豚减少会导致总群缩小,要求尽快在大屿山西面设立海岸公园,保护仅有的海豚栖息地。 渔护署去年四月至今年三月在本港十个调查区进行海豚监察,观察到一百九十九群,共六百三十八条中华白海豚出没;以及一百五十群,共四百零三条江豚。报告经综合分析显示,大屿山西南、西面、西北、东北面,过去五年的海豚数量呈下跌趋势,二○一一至一五年,分别有八十八、八十、七十三、八十七和六十五条,至去年度只有四十七条。 报告又指,去年研究只发现十七条幼豚,占被目击海豚总数量百分之一点四,比○八年有近百分之八,大幅减少。 去年度的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在大屿山西面水域,由大澳半岛,至鸡公山、鸡翼角至分流一带。过去六年,中华白海豚在大屿山西面的栖息地较为稳定,但大屿山北面水域的海豚大幅减少,沙洲及龙鼓洲、大小磨刀洲两个海岸公园的海豚数量更持续下跌。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环境保护经理(海洋)李美华指出,大屿山一带水域进行的填海工程,严重破坏海豚栖息地,而幼豚数目减少更导致种群缩小,甚至近亲繁殖和海豚种群分散等后果。她说,该会正在大屿山水域进行水底声音研究,将编制噪音密度地图和模拟碰撞风险图,期望有助提出保育方案。 渔护署报告建议,港府应严谨管制大屿山水域的填海工程,妥善管理高速船只,并进一步研究在大屿山西面水域设立大型海洋保育区,将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以及明年及后年设立的西南大屿山海岸公园及索罟群岛海岸公园连接起来,当保护海豚栖息地面积增加,才有助海豚繁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