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科大电动轮椅助残障女打破楼梯枷锁 人机合体奥运会夺银

2017-04-30 14:10

患有小儿麻痹症和脊柱侧弯,从小不良于行的吴楚如,半年前坐上科技大学师生研发的电动轮椅,大幅改善生活。她更凭藉这部轮椅,到瑞士苏黎世参加「人机合体奥运会」,荣获银牌。 现年31岁的吴楚如,三年前上班时不慎跌倒受伤,此后要靠电动轮椅代步,后来因电动轮椅而重获新生。回想首次坐上该轮椅,吴楚如仍然印象深刻,个人日常生活也变得更方便。她表示,从未试过坐轮椅爬楼梯、上斜坡,觉得很神奇和新颖,又认为装置可让残障人士自由进出、逛街,有助结交朋友,增加自信。 而她获得银牌的 「人机合体奥运会」,是四年一度的比赛,运动员可使用机械义肢、人脑与电脑对接、电动肢架等「人机合体」辅助技术出赛,首届赛事吸引25国逾70名健儿参加。 吴楚如出战电动轮椅项目,与11支海外队伍角逐,需要爬楼梯、上坡下坡、驶过崎岖不平的路面,一共征服6个障碍。她最终以3分39秒摘下银牌,与冠军瑞士队仅差5秒。 港队的电动轮椅采用崭新科技,以坦克车底盘般的履带前进,能爬楼梯,并在崎岖路面行驶。驾驶者可自行调整座位角度、椅背斜度;感应器能保持轮椅平衡,避免倾侧。 参与研发的科大团队共有7人,包括6名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学生、一名环球商业管理学生,既有本地生,也有北京、南韩留学生。设计和装配工作历时8个月,其间队员亲身试坐,练习操作,以策安全。成员刘诗灏指,过程中有意想不到的体会。 团队利用暑假测试轮椅,不断改良设计,到比赛前一个月,邀请吴楚如每周到科大练习。成员孙文杰表示,在准备过程中,同学的友情日深,更难得的是能学以致用,把多年学到的工程知识应用到轮椅上,帮助他人。他认为,「香港在科技发展方面有很多专才,能在国际比赛获奖,对学生和研发公司都是一种肯定,可鼓励更多人从事科研发展,贡献社会。」 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马诺宏是团队的导师,指该参赛轮椅的成本约25000元,可考虑把技术普及化,供更多有需要人士使用。团队目前正为设计申请专利,稍后会有改良版,筹备推出市场。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