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屿等3项目打造为新旅游康乐「片区」 发展局冀发展水路及增设步道保留南大屿特色

2025-04-09 10:06

当局希望将南大屿等3项目打造为新旅游康乐「片区」 。资料图片
当局希望将南大屿等3项目打造为新旅游康乐「片区」 。资料图片

​【旅游康乐片区/南大屿/生态旅游】发展局上周三邀请市场在3个月内分别就前南丫岛石矿场用地、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以及尖鼻咀及白泥的生态旅游发展项目提交意向书。发展局常任秘书长(规划及地政) 何佩玲表示,当中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初步构思会改善水路及增设步道,吸引深度游游客。

何佩玲今(9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拣选这几个地点以片区模式发展,因其共通点是位处海岛或海岸,有山和近水, 希望用好这个海岛海岸资源,做一些多元化的旅游设施,当局遂在邀请各界递交意向书,听取市场意见,怎样用好这三个地点发展海岛或海岸旅游。

片区面积较大可予发展商空间发展

政府近年首次推动打造新的旅游及康乐「片区」,何佩玲解释用片区模式,是想做旅游产业,片区的面积比较大, 发展商有空间建成一个具规模的渡假设施,包括行山、钓鱼、生态导赏团及渡假村等。

「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涵盖长沙、水口、石壁(图)和贝澳。渔护署网页
「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涵盖长沙、水口、石壁(图)和贝澳。渔护署网页
前南丫岛石矿场。资料图片
前南丫岛石矿场。资料图片
 下白泥。资料图片
下白泥。资料图片
 元朗尖鼻咀后海湾观察点。资料图片
元朗尖鼻咀后海湾观察点。资料图片
何佩玲表示,当中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初步构思会改善水路及增设步道,吸引深度游,慢活的游客。资料图片
何佩玲表示,当中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初步构思会改善水路及增设步道,吸引深度游,慢活的游客。资料图片
白泥。资料图片
白泥。资料图片
尖鼻咀及白泥。资料图片
尖鼻咀及白泥。资料图片

目前南大屿陆路只有一条道路出入,有区议员担心发展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交通难以负荷。何佩玲称,发展旅游会带来人流,但当局绝对不希望过度发展影响生态环境,因此现时构想是仍会维持驳通大屿山南北的屿南路,但继续列为禁区,所有车辆仍需申请获许可证才可使用,以便控制进入南大屿的车辆数目。当局希望旅客能用好水路,会建议于长沙兴建码头,及保留南大屿的特色为生态旅游,建设行人步道,希望能吸引另一批喜欢大自然、深度游,慢活的游客。但长远都会研究如何改善大屿山南北的陆路交通。

相关新闻:南丫岛、南大屿等3项目打造为新旅游康乐「片区」 今邀发展商提意向书

至于前南丫岛石矿场用地可发展的土地面积为25公顷、10.8公顷可作游艇停泊处及5.7公顷作水上运动及康乐活动。该用地10多年前曾作市场意向调查,但收集到意见指需要投放大量资源提升基建配套等,最终因反应欠佳而搁置。何佩玲指,10年前的建议与现时已不同,当年是想兴建公私营住宅,公营密度较高以支援人口需求,自然对基建及交通需要很大的提升。但现时的方案将住宅规模调低,是低密度住宅,涉及约1千个单位约3千个人口,经计算基建的投放已经降至比较合理的水平,项目加入游艇设施 ,有100至200个泊位,顾问初步认为,这个集旅游康乐、游艇设施的组合,发展商在财务上应可负担。

亦有人担心发展游艇停泊处,或会影响南丫岛海龟的生态环境,何佩玲指,这3个项目地点都曾做过初步环境影响评估,初步认为建议的土地用途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一个很大的影响,而将来投得用地的发展商亦要就游艇设施按法例要求再做环评,发展商亦需自资发展基建。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