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秘史︱清末丁戊奇荒死千万人 家属去世不敢哭因怕一件事……

2025-03-15 07:00

奇闻秘史︱清末丁戊奇荒死千万人  家属去世不敢哭因怕一件事……
奇闻秘史︱清末丁戊奇荒死千万人 家属去世不敢哭因怕一件事……

清末光绪二年(1876年)至光绪五年(1879年),中国北方爆发了被称为「丁戊奇荒」的特大旱灾。(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所以被称为「丁戊奇荒」)这场灾难以山西、河南为中心,波及直隶(今北京、天津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内蒙的部分地区)、陕西、甘肃、山东等九省,造成超过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流离失所,上亿人受灾,其惨烈程度被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称为「二百馀年未有之灾」‌。

食树皮食泥甚至食人 

在这场灾难之前,清朝刚刚平定延续十馀年的太平天国与捻军的内乱,清政府从全国调兵,犒赏三军,农业失去了劳动力。加上发展洋务运动增加税收,粮食不断减产,而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并没有杜绝鸦片流通,地方官员为中饱私囊反而公开允许种植鸦片。据说当时山西的状况是「数十万顷膏腴之田,几无树艺五谷之土。」粮食短缺下为满足省内粮食需求,部分地方官员规定只得进口,不得出口。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清末「骚坛盟主」首公开办名妓选举 此地女子最美包揽三甲

丁戊奇荒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馀万人饿死,另有2000馀万灾民逃荒到外地。 网图
丁戊奇荒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馀万人饿死,另有2000馀万灾民逃荒到外地。 网图
李鸿章,洋务运动领导人。网图
李鸿章,洋务运动领导人。网图
晋豫灾略记载丁戊奇荒灾民食树皮维生。网图
晋豫灾略记载丁戊奇荒灾民食树皮维生。网图
一些气息犹存的灾民,倒地之后即为饿犬残食。
一些气息犹存的灾民,倒地之后即为饿犬残食。
丁戊奇荒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二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
丁戊奇荒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二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夫妇。 网图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夫妇。 网图
清未丁戊奇荒灾民。 网图
清未丁戊奇荒灾民。 网图
清未丁戊奇荒令灾区的人口少了一半。 网图
清未丁戊奇荒令灾区的人口少了一半。 网图
清未丁戊奇荒灾民。 网图
清未丁戊奇荒灾民。 网图
清未丁戊奇荒灾民。 网图
清未丁戊奇荒灾民。 网图

在旱灾最严重的时期,曾有285个县同时受灾,受灾群体将近2亿人占了全国人口的半数,这些人遍布北方九省和南方的沿海各省。旱灾而导致的一系列可怖的后果。在山西等重灾区灾民被迫以树皮、草根充饥,后期甚至出现「食牛皮、石粉、泥、纸、死人肉」的记载‌。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描述:「灾难激起了邪恶的念头,男人们组成了五百馀人的群体,劫掠取食。」据传英国外交报告曾报道:「吃人已非个别现象,人们集体外出狩猎,将捕获的人杀死烹食。」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清灭亡14万皇室后裔去向 爱新觉罗改姓为……

孩童上街带刀防身

晋豫灾略记载:「贫者饥,贱者饥,富者饥,贵者饥,老者饥,壮者饥,妇女饥,儿童饥,六畜饥……食草根,食树皮,食牛皮,食石粉,食泥,食纸,食死人肉……食人者死,忍饥致死,疫病死,自尽死,……饿殍载途,白骨盈野。」据传,灾民为防尸体被食,家人去世后「不敢哭,怕人听到当食物」、为了防止亲人被吃,甚至都不敢下葬,甚至有孩童「上街带刀防身」行走,虚弱的活人也随时会成了食物。

到最后有记载形容山西大地上每次吹起风,都能刮起大量死人的头发。「黑云」密布,不寒而栗。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清官员要得「三眼花翎」难过登天 乾隆后仅7显赫名人获赐

在这场灾难持续的年间,仅山东、山西、直隶受灾的州县就达到了955个,其中山东222个,山西402个,直隶331个。而受灾地区又是当时人口稠密的地区,受影响百姓据后来估计在1.6亿到2亿之间,占到了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死于饥荒和后续瘟疫的人数大约在一千万人以上。

这场持续四年的浩劫,不仅摧毁了北方的农业生产体系,更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正如灾后民谣所唱:「光绪坐龙廷,五年四不收,人死一半绝,畜死无种留。」当年清朝官员提起这场旱灾,称其为有清代「二百三十馀年末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