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七年荒年 港股2025表现胜美股 林本利:美股总现大调整 从不应只买一个市场
2025-02-23 06:00
林本利上月以1928至2024年美股历史数据,提醒投资者在美国新总统上任后首两年要小心,因标普500指数有四成以上是下跌,而任内第三及第四年则绝大多数是升市。今次他继续从这近100年数据说起,美股并非长升不跌,一旦出现大调整,是可以「沉沦」十多二十年的。港股亦然,在过去3年两度低见14000点水平的恒指,近日一洗颓风,再度突破23000点,年初至今跑赢美股不少,印证他一直的主张——投资者不应「一面倒」只买美股、放弃买港股,同时押注两地市场,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美股曾经沉沦逾20年
美股标指在2023、2024年连续两年大升逾两成,近年有不少投资者整个投资组合也满仓美股,但从林本利整理的1928至2024年美股数据可见,标指也不是长升长有的。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跌,全世界经济大萧条,标指由1928年底的24点,经历23年的下跌周期,期间曾低至4点(1932年),要到1952年才「返家乡」重新升穿24点,「所以不要笑日本,日本沉沦了廿几三十年,美股也曾经沉沦了二十多年。
其后美股在上世纪50年代反覆上升,标指在1968年升破100点大关,不过70年代表现也是反反覆覆,有波幅、无升幅,皆因当时美国经历了两次的石油危机(1973年及1979年),及至80年代才真正「挞着」了。标指由1979年底的107点,上升周期长达20年,至2000年见顶,期间较大调的一年(1981年)亦仅跌9.73%,其次是跌6.56%(1990年),相反有9年大市全年升两成或以上。
海啸至今标指升8倍
「跟现在的科技股的热潮不同,当时Dot-com年代,升到你不信的」,2000年标指升至科网热潮的高位1527点,以1979年107点计,升逾13倍才泡沬爆破。美股接著调整约7年时间,到2007年才重回1500点水平。
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标指跌至676点,其后美国联储局推行量化宽松(QE),美股自此再度进入上升周期,2013年标指重上1500点,是2000年的水平,之后续升。即使2020年疫情之初,美股熔断大跌,该年全年仍升16%;2022年联储局加息,令到该年标指下跌19%。不过,由2009年标指最低位676点,升至周三(2月19日)的6147点历史高位计,标指大升了8倍。
恒指今年来升约17%
美股今年以来升势明显放缓,标指今年以来升约2.2%,相反港股恒指周五重上23400点水平,今年来个多月升约17%,放诸全球主要股市也毫不失礼。
美股今年会否大调整,林本利也难以断言,但他以近100年历史数据总结,「美股总有一个大调整的,而且调整之后衰足十年八载,甚至衰足20几年。」港股同样也有升跌周期,以最近十多年为例,2011年恒指由最低位16170点,反覆升至2018年的33484点,经过约7年的上升周期,林本利个人投资在这7年也收获甚丰,每年赚约13%,他形容为「七年丰收」。
均衡投资港美立于不败
而在2018年1月见顶后,港股也经历了差不多7年的跌市,但每年仍赚约4%,跑赢所有MPF港股基金(全部负回报)。2022年及2024年两度低见14000点水平,林本利的港股投资在这「七年荒年」也表现平平。不过,他庆幸自己2019年起主张分散投资至境外、非港元资产,例如股票资产中,配置三四成美股,六七成港股。他便在2020年3月大调整时买美股,在过去数年港股低迷,其美股也带来年均逾两成回报,至今录得超过100%回报;今年来美股升势放缓,则有港股接力,他寄语学生建立同时投资港股、美股的均衡组合,才可持续立于不败之地,不应「一面倒」只买一个市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关文章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