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是什么? 一文睇清病徵、传播途径、治疗及预防方法
2025-02-11 17:33This is a modal window.
玛嘉烈医院一名医生疑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后食物中毒,发病4日内去世离世。究竟何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者有什么病徵?潜伏期有多长?可怎样预防?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是甚么?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于人类和温血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大多数无害,但某些菌株,如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却能产生强烈毒素,引致严重的食物传播疾病。其中,O157:H7大肠杆菌是与公共衞生有关的最重要的血清类型,而其他血清型,如O104:H4大肠杆菌亦曾引发大规模感染和爆发。
相关阅读: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玛嘉烈医院3肿瘤科医生中招 一人4日内离世
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有何病徵?
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指,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病徵包括腹痛、腹泻,甚至出血性腹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烧和呕吐。少数病人的感染可能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例如幼童可能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导致肾衰竭。
虽然幼童和长者较易出现严重病情,但任何年龄人士均有可能受到感染,即使是健康的成年人亦可能出现严重感染。
相关新闻: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卢宠茂深表哀痛:离世医生刚获肿瘤科专科医生资格 病发前一刻仍照顾病患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主要传播途径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主要透过进食或饮用受污染的食物传播,例如生或未经煮熟的免治肉类、受污染的蔬果、未经消毒的奶类制品等。
此外,粪口途径的人传人传播、受污染的饮用水和游憩用水,以及直接接触农场动物或其周围环境,均是重要的感染风险因素。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潜伏期有多长?
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至8日,通常是3至4日。
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如何治疗?
治理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支援性治疗,特别是针对严重腹泻的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然而,抗生素不应用于治疗此类感染,因为可能增加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风险。若患者出现溶血尿毒症,则可能需要特定的支援治疗和输血治疗。
如何预防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为预防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食物安全中心指市民应注意以下5个个人及食物衞生要点:
- 处理食物时应遵从食物安全五要点,即精明选择(选择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洁(保持双手及用具清洁)、生熟分开(分开生熟食物)、彻底煮熟(彻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温度(把食物存放于安全温度),以预防由食物传播的疾病。
- 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处理生的肉类或家禽后、如厕或更换尿片后和接触动物后,都应该用梘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 进食和饮用已彻底煮熟和煮沸的食物和食水。烹煮或翻热食物时,须确保其中心温度达至70°C或以上并维持至少30秒。
- 避免进食未经消毒的牛奶或未经煮熟的食物。
- 如出现怀疑受到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肠道病徵,特别是出血性腹泻,应立即求医。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