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来港6年成去留分水岭 有毕业生宁住150尺蜗居留港 「内地就业环境比较糟糕」
2025-01-07 06:00
近年本港政府不断推出政策「抢人才」,但要成功「留人才」也是关键。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港漂」Iris在香港6年,经历过社会运动、疫情及对香港深入了解后,从不太适应、觉得不安全,最终变得喜欢并愿意留下来。
她于2024年从中文大学建筑系毕业后,留在上环一间地产开发公司工作,虽然只是住在屯门一个150尺的连花园单位,但每天可以早上9点多出门,乘坐巴士直达公司楼下,如果不塞车,50分钟已可到达。Iris将自己在港生活、工作和「小屋」持续分享到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由于她的单位设计精美,受到不少网民关注,并有网民对此感叹「有院子、有海、气候适宜、经济发达……已经满足了我对独居住所的所有想象」。
重视居住环境 不怕空间较少
很多人租楼时会考虑价格、交通、楼龄、生活便利等各种因素,但在Iris的选择标准中,居住环境是最重要因素,她称「小没有关系,但是空间感受要比较好,周围的环境想要窗外有树的,这个是我的执念。」
经过筛选,她发现自己1万左右的预算,在九龙或港岛基本租不到环境舒适的单位,能接受的都在元朗、屯门、上水和大埔区这些较偏远地方。在约了4个地产经纪、一天看了9个单位后,她以不到1万元的价格,租了屯门的一个有花园的单位,单位面积约150尺、花园约120尺。在房间里,她将高架床下的空间设置成一个可以看书休息的放松区域,书桌上还放置了一些盆栽,称这样会让家里更有生机;记者在访问时,亦看到花园里放有圣诞树,格外有节日氛围。
「内地就业环境比较糟糕」
今年是Iris在香港的第6年,适逢大学毕业,也是很多港漂选择去留的分水岭。她称自己身边很多同学都选择留港,「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是想7年跑满,后面再看看未来怎麽打算。」在她看来,本科生因在港时间较长,更熟悉语言和香港文化,相对容易留港。
Iris曾在大二、大三时去上海实习过两次,一次是建筑事务所,一次是在小红书实习,后来发觉内地职场的加班文化、「内卷」及同龄人压力令她不是很想回去,「现在内地的就业环境确实比较糟糕,可能几百个人去争那几个岗位,岗位可能开出的条件也并不是那麽好,我们就会很容易陷入焦虑的情绪。」当时包括她身边很多海外归来的朋友都陷入了秋招(内地秋季校园招聘)浪潮中,后来她重回香港上学,就想「跟我有什麽关系」、「那不是我的生活」。
香港2万人工不如内地几千?
名校毕业的title常被认为人工一定很高,Iris目前人工约2万元左右,和入学时的心理预期有一定落差,但她发现最近几年市况不好,很多专业本科出来基本都是2万元左右。就建筑系而言,如若读完硕士大概能涨到3.5万至4万元,拿到牌照后可能到5万多元,「未来预期蛮可观」。
现时内地社交媒体上常有网民讨论香港生活成本高,2万元人工可能不如内地几千元。Iris对此认为差距很大,目前她的生活成本包括房租1万元、通勤1,000元,再加上吃饭、购物、旅游可能每月开支都要2万元左右,虽然存不下甚么钱,但她认为至少可以满足一个很好的生活品质,收入亦可覆盖开销,「内地三四千完全不够租一个让我觉得舒适的房间」。
她又称,自己的人生态度是及时享乐,存钱是要存,但目前每月从工资里省两、三千去存,也不能让自己变得富有,不如把这个钱用来投资自己,变成更多的钱,如现在做自媒体、课业辅导等副业,可能一个月有将近1万元的额外收入,「我相信这个收入会越变越多,这笔收入以后就可以存下来。」
入学遇家庭变故 了解香港后更愿留下
其实在刚读大学时,Iris家里的生意全遭疫情影响而关门,收入变成零;而来港读大学,一年学费却要超14万元,不巧母亲又因患癌要做手术,全靠家里过去积蓄、卖掉房子、亲戚支持,才度过难关,「前几年过的很艰辛」。她称当时同学都是家里条件比较好的,每次出去花钱很有负担,「好像我做错了事情一样」。
其后在香港经过疫情后,「觉得香港是尊重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本身而存在」,令香港给她的感受逐渐变好。此外,她本身就很喜欢香港的文化和职场环境,如同事之间会有边界感,只需要专注工作的事,不需要处理人际方面的事;且公司「不内卷」、不加班,「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即使在内地也有不错的薪水,她还是愿意留在香港。至于未来,她想拿到永居后,在香港或是海外再读一个硕士,如果没有办法留在海外工作的话,香港对她来说还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