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港经济具挑战 恐拖累楼市 李声扬吁重推首置 降投资移民门槛
2024-12-29 06:00
本栏并非楼市专栏,但今期还是说说楼市。循例自保讲一句:买楼(或不买楼)是很多人一生最大决定之一,往往影响几十年,大家应自行判断。几年的楼价走势,难以预测,但又有谁可以肯定?对置业决定,笔者的看法和几年前一样:若十年八年内不打算离开香港,则自住楼还是应该买,可以买。但炒楼或收租投资,就不要想了。
为何又谈楼市?皆因情况有点变化。有楼市大好友曾转载笔者文章,「连累」笔者被嘲讽。笔者不认为自己是「大好友」,自己只有平价自住楼一层,也不建议人买楼投资。但世人跟红顶白,十年八年前人人觉得楼价只升不跌,现在却认为买楼是傻仔。笔者现在的看法,的确比很多人乐观。
楼市未能肯定见底
今年港股反弹近两成,足以证明甚么「经济差股市肯定差」是废话,要么是经济根本不差,又或者经济差股市也可以好。但楼市的表现,依然疲弱,未能肯定已经见底。
股楼表现背驰,原因很简单:因为两者根本不同。楼不是「必需品」(可以和家人同住),买楼更不是必需(可以租),但始终物业有实用价值。有楼就不用交租,或者可以搬出去,不用看父母面色。相反股票呢?不少人一生都没有买股票,都过得好地地。
当然,所谓「住屋需求永远存在」,以及「刚性需求」,是过份简化了事实。都说年轻人可以选择和父母同住,甚至移民,不买楼也可以租。内地专才甚至可以选择在深圳买楼,在香港上班。
坊间常说的经济很差,到底是甚么意思?至少大家看到租金不跌反升,住屋需求一直强劲——只是住屋需求,不一定等于买楼需求。正如不少分析指出,内地专才来港,可能过几年就走,不一定要买楼。即使是香港人,也可以如此操作;先租几年,看看情况才买楼。
租金回报仍未够高
当然,租金一直升,也可以带动买楼需求,皆因当租金回报够高,就会有人想买楼收租。但现在的情况呢?似乎租金回报仍未够高。要租金回报升高,可以是租金再升,或者楼价再跌,甚至两者一齐发生。
而判断租金回报高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机会成本。也就是坊间的息口。用最浅白的讲法:如果做定期都有4厘息,谁又愿意收3厘的租金回报?(除非相信物业会升值,但现在多数人没有此信心)。
笔者之前的文章提过,租金一直升,楼价又在跌,美国又在减息,所以租金回报的相对吸引力,正在提高。换个讲法,就是「供平过租」会变得更常见。早前美国再减息,是3个月来第3次,累计减了1厘。香港的银行,也有调低最优惠利率水平,但当然是跟得不足,这也不令人意外。
加息不是天方夜谭
问题是,若大家有留意新闻,就会知道美国似乎打算放慢减息步伐。原本联储局预期下年减4次息,现在只预期减2次。甚至有人觉得,联储局已经完成减息,下一次的动作,会是加息(这非主流看法,但不是天方夜谭)。若果美国不再减息,那香港的息口也会高企,「供平过租」的情况可能又会减少,这某程度上都会打击买家入市意欲。
笔者自己认为,2024年的香港经济,根本不差。不错,不少餐厅执笠,但经济不只是饮食业。失业低,通胀低,人人有钱到日本或北上消费,经济很差吗?但2025年,挑战就比较大了,之前失业率一直低,也因为移民潮,雇主(特别是服务业)根本请不到人。但如今员工已请,但疫后经济反弹乏力,生意跟不上,来年就业市场恶化,可能性不低,这当然就会拖累楼市。
最极端买楼有津贴
政府的财赤问题,众所周知。解决财赤不外乎开源节流,但旨意政府节流,难以有效。同样地,开源也不是话开就开,加税很可能是得不偿失。要解决财赤,还是要看卖地收入。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尽快想更多方法,去催谷楼市。各种不同辣招,应该撤销。甚至以前出现过的首置贷款,也可以考虑重推。再不成功的话,就要再进取一点。容许投资移民买楼(现在门槛颇高),是一个选择。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买楼有津贴,人出鸡政府出豉油,也值得考虑。
Patreon作者 李声扬
相关文章
为何香港新一代不爱打工? 年轻人不肯捱的经济逻辑 李声扬:社会已变 只能接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