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篮球|运动公关邱益忠篮球发烧友 自资出杂志推动本地体育
2024-11-30 13:03
无论是纸媒或者网媒,本地体育新闻都需要有不同平台承载内容,讲述运动员的故事。传媒出身的运动公关邱益忠(Gordon)为了推动本地篮球,自资出版杂志《aa体Con叻》,专门报导本地体育、学界资讯、NBA等,一年推出两期,希望多一个渠道推广本地体育。
为何会出杂志采访本地体育,特别报道篮球消息?邱益忠回想一切由2010年开始:「2010年机缘巧合下,自己成为台湾NBA杂志第一位来自香港的专栏作家,之后帮香港不同媒体写专栏,到最近成为甲一篮球球评。」2016年,Gordon加入aasfp体适能学院,当时校内newsletter已经出到36期,但他自言有ADHD(过度活跃症),唔锺意循规蹈矩,所以老老实实跟前人做过一期后,就开始每期加入访问艺人或运动员元素。
去到疫情期间,运动员支援唔够,好多比赛都停顿。去到2023年篮球精英赛,他的母校圣若瑟书院赢了冠军,于是他索性将杂志改名做《aa体Con叻》,专门报导本地体育、学界资讯、NBA等等,目前改名后出了4期杂志,一年出两期。杂志名称,是连结了aasfp体适能学院(aa)、体(体育)及con叻(connect同音),希望学院透过报导体育活动/业界,连结社会及市民。
采访、排版、印书,全部需要成本。一期杂志,单是印刷成本加设计费都要10万起,派去100间24/7 FITNESS,运费都要8000元,而且杂志是免费派发,纯粹想推广篮球。aa体Con叻由两位NBA专栏作家邱益忠及张鼎轩主理,印刷后并亲身送往100间24/7 FITNESS,用了3天时间,虽然有车代步,但依然需日行两三万步。其他参与人士包括Weunion拉丁舞运动员周卓盈、漫画家井鱼太郎、前甲一篮球员韦子才及港台运动节目主持人碌碌。
集结不同力量推出杂志,Gordon说:「因为多了看甲一赛事,发觉入场时分牌无写球员名,令人难以投入,加上当时多了运动员去我学校考健身教练牌,知道他们的难处,『戚起条筋』想做史上第一本男篮特刊,今年就出咗史上第一本女篮特刊。球圈反应好好,今次游协赞助修顿室内场俾我哋,为100位女篮球员影简单造型照,女篮球员都好开心,因为得到重视及尊重,而篮总及游协亦都十分支持,亦特别多谢多年义务为女篮影相的蔡Sir及Daniel。」
来到2024年的今日,纸媒萎缩,为何还要做纸媒,不直接将所有内容放上网?本身是纸媒出身的邱益忠表示:「我觉得好多事情都会有高低点,纸媒萎缩的时候,反而是运动产业开始爆发的时候,有时候同一日会有好多大型及中型运动活动出现。但因为传媒人手唔够关系,好多活动都无媒体报导,非常可惜。这本杂志推出的原因,就是想令一些未被报导的活动多点曝光率,从而达到推动运动产业化。」揭开杂志,印有不同篮球员的资料,大家笑著拍照精神奕奕,纸本拿在手上的质感仍是独一无二。
除了制作内容,这本杂志辗转因为认识了NBA名宿马贝利,再认识NBA工作的同事,今季申请到采访NBA赛事的许可证,有机会发掘更多不同的篮球题材。但无论内容如何,要和经济环境及时代对抗仍是不易,Gordon说:「好老实,近两年经济明显差了,但都希望做到一年出两本杂志。从商业角度看,这一刻我们推动女篮未必有即时经济效益,但正正齐集一众热心人士行第一步,等更多人关注香港女篮,在将来得到更多资助及支持,或者我们会有更多女篮球员,出现喺WCBA /NCAA,甚至WNBA。」
篮球之后,Gordon说可能下一本主题就系男女排甲一,每期杂志有不同主题,希望吸引赞助商支持。问及有甚么想同篮球界别的人讲?他建议篮球员可以尝试做好个人品牌:「现在香港未有全职篮球联赛,做篮球员会辛苦啲。我建议做篮球员除咗要花时间投入训练外,如果有兴趣成为运动KOL,亦要谂谂点样做好个人branding,提早多线发展。当然,我希望每季都有资源筹备甲一男篮及女篮特刊,做好个底,亦希望未来有机会同总会及商界合作,有更多活动推广篮球员,等球员接触多啲大众,帮助篮球员成为明星。」
对于体育传媒界别,Gordon都有自己想法:「目前行业从事运动公关及运动经理人的人才太少,而体育记者人数亦逐年减少,所以希望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去培训人才。 最理想是香港有一间专属的体育大学,才可以全面推动运动产业化及普及化。」问题很多,方法更多,想推动本地体育全面发展,仍然需要更多有心人各自出力。
记者 吴家祺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