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来八次大升市 A股今轮能走多远? 专家:救市效力明年首季显现

2024-10-09 06:00

盘点历来八次大升市 A股今轮能走多远? 专家:救市效力明年首季显现
盘点历来八次大升市 A股今轮能走多远? 专家:救市效力明年首季显现

A股周二(8日)在国庆长假期后复市,一如外界预期,沪深两市甫开市均劲升一成,其后虽然升幅收窄,上证指数周二仍升4.59%,深证则升9.17%。外界最关心,今轮牛市可以去到多远?回顾A股1990年诞生至今,经历过8次大牛市,升幅最多一次达到14倍,最长一次持续超过两年。而对上一轮牛市,受「融资融券(简称「两融」)」提振,上证指数从2014年7月的1974点,升至2015年6月的5178点,维持约一年,升幅达162%。光大证券国际证券策略师伍礼贤指出,以两融情况判断,A股仍未及2015年牛市的炽热水平,并指严禁银行信贷资金违规入市,有助股市健康发展。他估计当今轮中央的经济刺激政策,效力在明年第一季显现时,A股可再上一层楼,一浪高于一浪。

料年底前政策密集式出台

周二A股高开一成后升幅收窄,伍礼贤相信是假期前买了货的投资者,获利诱因比较充足,导致今日沽压情况比较多一点。他认为要判断A股未有走势,今日(9日)市况较关键,「如果反弹的话,A股气氛尚可,不会判断A股升市已结束。相反A经历短线获利后仍下跌的话,相信对于整体A股投资者的心态,或者本身大家憧憬的政策利好。可能就打一个比较大的折扣。」

他续说,这一轮升市的性质,最大的主因是政策市所推动,他相信在年底前,各类政策仍会密集式的出台。他提醒投资者应该理性地看待,「就算利好政策持续出台,但是不要抱著这个心态,就是觉得每一次开会,有一些大型的政策、大型措施出来,我觉得这个就是不现实的。」

外界普遍视今年9月18日,上证指数2689点的低位为今轮牛市起点,当日上证跌穿2700点,两市成交不足5,000亿元人民币,被形容为「人心涣散」、绝望气氛最浓厚的时刻,其后23日三大金融部委联合发布会,推组合拳救市,政策刺激A股由低位起步。

回顾A股1990年诞生至今,经历过8次大牛市,有多次牛市同样由政策所推动。详看下图盘点A股过去8次牛市:

不少人将今轮牛市,跟对上一次2014至2015年的牛市比较,当其时内地「融资融券(简称「两融」)」业务发展迅速,不少股民透过杠杆方式入市,融资规模曾超过万亿元。上证指数从2014年7月的1974点,升至2015年6月的5178点,升幅达162%。

两融活跃程度未及2015年

伍礼贤说,如果从两个维度去比较,第一是内地现在新开户口的情况,相比起到2015年,现在有些迫近、甚至有盖过之前水平的;但第二个维度,则是两融(类似香港的孖展)的入市情况,他认为这个指标更能反映市况是否已过热,「现在深圳加上上海的市场的数额远远未去的之前,就反映著其实现在内地的情况,又不算特别明显过热。」

对于当局严禁银行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外界有意见认为是拖累今日A股升幅收窄的原因之一。伍礼贤指2015年牛市,当局也曾监管违规资金入市 ,「2015年上半年,牛市升得很快,但是自2015年下半年,中央政府开始监管这些违规资金的入市,之后大市得很快,这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他相信今次严禁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入市,也是因为2015年的前车之鉴。

禁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属利好

「因为一放松的时候,升到那个位置,对于监管就造成一个很大的困难。第一,不去收紧它,真的有机会导致金融泡沫。第二,如果收紧了它,会不会令大市一下子出现大回落?这个就是2015年当时监管层出现两难的局面。正正是有了那一次的前车之鉴,这一次就开宗明义,先行趁著大市未过热前,加强监管。」他认为当局及早监管是好事,否则将来出现问题才规管便太迟。

「以过去年几两年,国策的演绎,或者国策一直以来的方向、主导性,我觉得维持著一个资本市场的活跃,是最大的基调来的。特别在现在民生相对比较低迷,内房投资相对比较差一点,资本市场活跃是对现在内地经济,是有一个积极的作用。所以一些监管意味、措施,跟监管大市是两回事。」

明年初经济刺激见效利股市

展望A股后市,一是看资金面,二是看实体经济表现,「如果从资金面的因素,现在内地政策面是驱使资金的入市,所以我觉得至少在国策呵护期,对于市场的流动性,都是一个正面帮助。」至于经济基本面,他相信接下来的第四季,挑战性仍然是大的,相反,他估计到明年第一季,现在的支持性措施的效力,将更大程度反映出来的时候,明年上半年经济表现,有机会较今年下半年的理想,同时股市市况也有机会较理想。

总结而言,他相信现时A股市况以平衡为主,有机会维持到明年上半年,待内地经济基本面改善,有机会带动股市迈上新台阶。他暂时先看周二上证指数高位、近3700点水平,若接下来能继续突破,能够进一步确认这一轮升浪的话,「牛市也是可以持续的,那就应该一浪高于一浪。」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