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招牌‧多图︱霓虹灯招牌见证香港繁荣 70年代一场石油危机曾被迫提早熄灯
2024-09-15 12:00
香港有「东方之珠」美誉,曾几何时霓虹光照亮维港两港,闪烁的夜景世界闻名。歌神许冠杰于1983年的歌曲《洋紫荆》内的几句词词,「霓虹灯光,购物天堂 .........在地球一小角,却负名望,在东方有粒珍珠闪闪发光..........」已道出昔日香港的独有景色,当年的繁荣。正如电影《灯火阑珊》主角说:「呢度以前周街都系霓虹招牌,几夜行街都唔怕黑」。
霓虹灯招牌|霓虹灯音近英文氖气得名 上世纪20年代传入香港
科学家于1898年发现稀有气体「氖」(Neon),氖无色无味,但注入真空管中,通电后能释出红光,称为Neon light。「霓虹」有彩虹的意思,与七彩的霓虹灯类似,又和英文氖气音近,因此翻译时采音译和意译的意思。
1910年12月,发明家佐治·哥迪在巴黎车展首次展示了霓虹灯,至1913年,世上第一个霓虹灯招牌出现于蒙马特大道一间巴黎发型屋上,上世纪20年代传到美国洛杉矶。早在1920年代,香港许多生意人已开始在唐楼上层安装各类霓虹灯,利用五光十色的灯影招徕顾客,直到二战后,霓虹灯招牌更加在香港发扬光大。
霓虹灯招牌|港英政府两度拟开徵霓虹灯招牌税
港督葛量洪于1949年提出为霓虹招牌设立发牌制度(每年收费为:首 20 平方尺$100,以后每 10 平方尺$100),以增加库房收入。然而,由于在技术上难以实施,加上业界反对,此建议在1950年撤回。其后于1952年,霓虹招牌徵税方案再被提出,建议每年每招牌一律徵收$100。市政事务署署长于1954 建议搁置有关计划。
霓虹灯招牌|几层高大型霓虹招牌涌现 乐声招牌曾成70年代最大霓虹灯
霓虹灯于60-70年代在香港大量涌现,出现几层楼高的大型霓虹招牌,乐声牌自60年代起便采用覆盖整幢大厦外墙的霓虹招牌招牌,是当时香港最大的霓虹招牌,曾经更打入了世界健力士纪录大全,成为全球最大的霓虹招牌。
另外,于千禧年起安装于上环干诺道中信德中心大厦外墙的三九胃泰霓虹招牌,约六层楼高的招牌总面积为24,000平方米,为当时世上最大的霓虹招牌。
霓虹灯招牌|霓虹灯彻夜亮起 石油危机曾一度「熄灯」
霓虹灯彻夜亮起,令香港有不夜城之称,但1973年出现「石油危机」,当年政府于12月通过《紧急措施(管制石油)规例》,除管制石油价格外,亦管制石油、电及煤气的供应和使用。当时根据紧急规例颁布命令,广告霓虹光管、橱窗灯饰、娱乐及体育活动用的泛光灯,只准在晚上6时至10时半亮著,违例最高罚款3万元和入狱6个月。虽然措施于74年5月1日取消,但这不足5个月的期间,对商户生意大受影响,有百货店东主称生意大减两成。可想而知霓虹灯招牌在当时担当一个重要经济角色。
霓虹灯招牌|LED兴起 霓虹灯招牌走入夕阳行列
但随著时代变迁,市场上出现了更平价LED灯招牌代替产品,生意大受打击下,老一辈师傅相继退休,香港的霓虹工业逐步移师内地,以削减制作成本,霓虹灯招牌走入夕阳行列。
近年基于安全理由,屋宇署近年来修订了建筑物条例,多家店铺招牌因以大小位置等安全疑虑遭到大量拆除或重新维修,据屋宇署估计,市内约 120,000 招牌中,大部分均属违例招牌。
已拆除的招牌较知名的有油麻地「冠南华」霓虹招牌、大同老饼家元朗总店霓虹招牌,还有首创港式鼓油西餐的百年老店「太平馆餐厅」,于尖沙咀老店的薯条造型霓虹灯招牌,以及佐敦茂林街分店的霓虹招牌,相继完成历史任务,功成身退。
霓虹灯虽然违例,但并非无得留低,屋宇署早前表示,容许包括霓虹灯招牌在内,规模较小、风险较低的小型招牌,在经过安全检查、巩固以及核证后继续保留使用。
霓虹灯招牌|夕限行业新人唔入行 霓虹灯师傅硕果仅存
现时懂制作这门独特技艺的霓虹灯师傅少之又少,仅剩少数仍继续默默耕耘,但亦慨叹忧乏人学师下,这门手艺会失传。幸好近年有新一代艺术家、设计师们,竭力保留这些霓虹灯技术,甚至开办工作坊及展览,希望唤起年轻一代的关注,让霓虹灯招牌得以保留下去。例如近年一些艺术展览、商场摆设,及电影上都能重见霓虹灯的光彩。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