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宠茂专访︱公院调价诱导减浪费 资助瞄准三类病人 卢宠茂:帮助重症治疗费封顶更有意义

2024-06-26 07:29

卢宠茂专访︱公院调价诱导减浪费 资助瞄准三类病人 卢宠茂:帮助重症治疗费封顶更有意义
卢宠茂专访︱公院调价诱导减浪费 资助瞄准三类病人 卢宠茂:帮助重症治疗费封顶更有意义

庞大人口老化压力,使公营医疗面对困局愈发明显,而校正公营服务定位,是现届政府上任两年来一大课题。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接受《星岛》访问指,资源有限而病人无穷,冀政府资助能瞄准四个方向,照顾经济困难、病情危急、复杂重症病人;及医管局的教学培训和创新科研。他强调,进行公院收费检讨非为减少医疗投放,而是冀籍加价诱导患者减少浪费,令资源拨向重症,探讨将其治疗费「封顶」减压。卢说急症室轻症个案占整体6成,年耗逾20亿元公帑,若用以避免重症患者「因病致贫」,会比帮助因小病看急症者更有意义。

急症室轻症占6成 年耗逾20亿

卢宠茂重申,收费检讨必是「有加有减」,目的非增加库房收入,而是善用资源于医管局四个服务方向。以巿民关注的急症室为例,因医护须24小时轮班,且配备电脑扫描(CT)等昂贵仪器,单个诊症成本高达2400元,但病人只付180元。加上每年约130万人属「次紧急」和「非紧急」轻症,占用资源不菲,单靠让他们付出「时间成本」,以较长时间轮候非分流良策,「病人越多需越大候诊区,亦要提供饮水、厕所等配套,医护看护压力大增,人迫人也易致交叉感染,且轻症也是由急症科医生看诊,这些都是(政府的)成本。」

卢宠茂相信,绝大部分巿民按自身判断选择医疗服务,故意滥用只占少数,惟急症室便宜且便利,无疑有导向作用,养成部分人「假日不适睇急症」习惯。现时力推基层医疗,正为助巿民选合适服务,教育他们做好预防,「不止是政府,对整个社会成本亦低很多。」

卢宠茂指,按照固定百分比或通胀调整公营收费,对整个医疗系统发展无好处,冀针对性帮助重症患者。
卢宠茂指,按照固定百分比或通胀调整公营收费,对整个医疗系统发展无好处,冀针对性帮助重症患者。
卢宠茂指,内地电影《我不是药神》正反映重症病人苦况,政府最应帮助相关病人,促各方可去一看。
卢宠茂指,内地电影《我不是药神》正反映重症病人苦况,政府最应帮助相关病人,促各方可去一看。
医衞局责成医管局3个月内交系统性检讨报告,卢宠茂指收到后会更加详尽考虑可用甚么模式作出改善。
医衞局责成医管局3个月内交系统性检讨报告,卢宠茂指收到后会更加详尽考虑可用甚么模式作出改善。
卢宠茂表示,急症室轻症个案占整体6成,年耗20亿元公帑。
卢宠茂表示,急症室轻症个案占整体6成,年耗20亿元公帑。
卢宠茂表示,急症室轻症个案占整体6成,年耗20亿元公帑。
卢宠茂表示,急症室轻症个案占整体6成,年耗20亿元公帑。

公院事故频发 检视问责奬罚机制

省下的资源,可拨归支援重症。卢宠茂透露,癌症等复杂重症患者,因需长期治疗,在公院可能年花十多万元,中产亦难负荷,「公院有多于3万人需用自费药物,当中约1300名癌症患者年付17至40万元,约300人年付逾40万元」他指,正研究有无空间帮助自费药物病人,亦探讨重症治疗可否「封顶」,付出一定治疗费用后便毋须再付。

公院近年医疗事故频发,医衞局上周五责成医管局需全面检视公院管理系统性问题。对此时发声,是否意味医管局固有机制失效?卢宠茂指,本港医疗质素高,惟过往「一套做得很好的东西」,不代表「永远要用同一个方法。」如针对不良事件,过往均有根源调查按个别情况检视,但以鼻胃喉为例,即使调查后制定流程标准方案,却仍重演伊院「插错肺」事件。

卢宠茂坦言,有鉴于公众关注,且近日不良事件「多咗啲」,单靠个别事件调查看不到一些比较大的问题,故需全面及系统性去看,检视考核、奬罚方式是否不足、管理层是否需检讨问责制度等;硬件问题也要检视采购、监工等技术性层面。

「问责纯粹下台不会解决问题」

对于做法会否影响士气,卢称「奬罚不明」才是对士气的最大打击,不希望医疗机构形成「少做少错」氛围,且问责非等同「下台」,审视应由医院架构中哪个层面出来调查解释,发新闻公告时间能否改进等,也是问责的体现,「纯粹下台不会解决问题,只会令人手短缺越来越严重。」至于「罚」方面,他形容能是「精神上的」,未必一定是惩处。对最终会否沦为「自己人查自己人」,卢指,本港医生不少曾在医管局服务,但深信本港专家是会根据事实作出意见,「医管局也会成立委员会及由第三方专家协助检讨。」

记者 脱芷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