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息升温美债入牛市 回报好过做定期 专家荐三大投资方法

2024-06-16 06:00

减息升温美债入牛市 回报好过做定期 专家荐三大投资方法
减息升温美债入牛市 回报好过做定期 专家荐三大投资方法

美国减息步伐市场看法分歧,但共识是今年至少减一次,此时债市已悄悄步入牛市,往往是部署债券好时机。被视为拥有「无风险利率」的美国国债,是投资者追捧的稳定高息工具之一,目前只要及早买入美债,锁定高息,便可享受未来息口下行时债价上升,达到「财息兼收」。专家直言,从低风险投资角度而言,买美债好过做定存,特别是长债,未来回报将十分可观,并提出两大原因,建议投资者与其直接买债,不如投资美债相关基金或ETF。

市场渐确信最快9月减息

美国议息后进一步确立减息路径,芝商所利率期货监管工具FedWatch显示,市场主流预计最快9月就减息,机率为61.1%;虽然联储局点阵图显示今年可能只减息一次,但主流相信全年有望减息至少2次,机率达70.8%。大局已定,10年期债息上周急回吐21个点子,跌至4.22厘水平。

富途证券首席分析师谭智乐建议,长债可买入ETF如「TLT」,而短债宜买「现金宝」类别的货币基金,两种方法都不是直接买债券,而是买入产品,好处是取得较高流动性。
富途证券首席分析师谭智乐建议,长债可买入ETF如「TLT」,而短债宜买「现金宝」类别的货币基金,两种方法都不是直接买债券,而是买入产品,好处是取得较高流动性。

债息与债价呈反比关系,意味投资者持有高息的债券时,当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便会推高债价,同时在债券到期前继续收取较高利息,是利率政策转向时值得捕捉的良机之一。

谭智乐:债市入牛一 未来回报可观

富途证券首席分析师谭智乐指出,美国10年期债息在去年10月抽上5厘时已经见顶,相对地债价水平亦悄悄见底,目前走势「好明显见到『牛一』味道。」他称,市场预计减息不会太快,而较远的利率走势亦随时有变,虽然无法具体判断债价上行空间,但只要息口一直向下,长债都会有可观回报。

长债息口敏感高 回报胜短债

谭智乐表示,银行定存与美债息息相关,两者均是低风险理财,「你畀钱银行,银行都系买短债」,银行在承担债券风险、营运费用后,通常派发较低的存息,因此当投资者愿意承受美债风险时,回报将更高。他又称,长债往往对利率变化敏感度较高,故比短债所赚更多,「长债好过短债、短债好过定存。」

哑铃策略攻守兼备:现金宝配ETF

因美债数量众多,如果投资者欲分散风险,谭智乐建议采取「哑铃策略」,即同时投资长期及短期债券产品,长债可获取较高回报,而短债能较快变现及调配资金,达到平衡整体仓位的风险与回报。他举例指,长债可买入TLT等相关ETF,而短债宜买「现金宝」类别的货币基金,两种方法都不是直接买债券,而是买入产品,好处是取得较高流动性。

直接买债流动性低 差价成致命伤

谭智乐解释,并不鼓励投资者直接买美债国债,最大原因是流动性很低,买卖差价明显较阔,将显著侵蚀回报,而相关基金或ETF则相反,拥有大量流动性;而且美债产品通常持有一系列债券,令本身较低的债务违约风险,再进一步分散。

直接买债门槛低至1000美元

市场上购买美国国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除了直接买债外,亦可认购债券基金,以及债券ETF,主要投资逻辑是享受价市上行周期,但各工具性质不尽相同。虽然直接买债的传统入场门槛很高,但近年互联网券商兴起,入场券可低至1000美元。

美国国债发行时,通常面向机构投资者或大户,即使散户向银行认购美债,入场费起码要数万以至数十万美元,不过随著投资美债越来越普及,很多券商提供的美债门槛已低至1000美元。投资者需留意买美债时的手续费、托管费、平台费等。

债券基金及ETF无到期日 长线享受升幅

而美债债券基金及ETF(交易所买卖基金),均是持有一系列美债的产品,入场门槛低,流动性十分大,不少产品的资产规模亦庞大,很多设计都对散户友善。而投资这类产品会收取佣金、管理费等。

投资美债原意是「财息兼收」,值得留意是,直接买债才能按自行策略锁定高息并赚取债价,债价的升幅根据美国利率变化而定,但有关策略在债券到期后便完结。至于美债ETF则没有到期日,因为其债券组合会不断置换,但在减息周期之下,换入的新债债息会降低,令ETF派息亦会相应下调,因此投资ETF最主要是享受债价上升的利润。

相关新闻:

银行推欧国杯挂鈎存款优惠 最高息率9.8厘 拣德国及英格兰或最有利

港银特选或新客存款优惠加码 美元活期5.4厘 港元最高4.8厘 较上月多0.2厘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参加「市民对特区政府满意度调查」问卷,即有机会赢取Panasonic护发风筒、Casetify充电器、大家乐$50餐饮券等丰富礼品。即点击 https://bit.ly/4csd4qL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