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答问会︱李家超:下周一发表香港氢能策略 将推氢能洗街车及垃圾车

2024-06-13 10:25

特首李家超今日(6月13日)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是次答问会主题分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及「弘扬中华文化 推动文旅融合」。《星岛头条》将直击答问会重点内容。

立法会会议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立法会会议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立法会会议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立法会会议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立法会会议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立法会会议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立法会会议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立法会会议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立法会会议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立法会会议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12:00】李家超在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作闭幕发言,指互动交流反映开场发言时所提出,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探索香港在大局中的角色和作用。他感谢各位议员的踊跃发言、提问,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和意见,强调政府重视意见,不论支持、反对、鼓励或批评,又指政府很多政策措施都听取意见,经审慎研究后制定和执行,如听到意见要求设立抗战历史馆,让市民认识中国,包括香港是经历过甚么苦难,才达至今天和平,因此要促进爱国教育,包括在去年的施政报告,落实设立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他续指,政府关心基层劳工利益,听取意见将最低工资,由两年一检改为一年一检,并落实相关政策;引入可加不减方程式,既保障雇员利益,也兼顾雇主承担力。而政府在听到改善本港生育率不断下跌的要求时,改变过往多年不干预政策,推出一系列的鼓励生育组合措施,包括购买资助房屋优先选楼、公屋优先上楼、加强托儿支援、增加税务优惠、发放生育奖金等。

他又指,本港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立法会由宪制地位展现爱国者治港的特别优越价值,展现议员高质素、高效率,和政府共同创造价值治理香港。他续指,政府政策影响每一位市民,深知自身重任,所以欢迎不同意见、重视交流,经常留意立法会辩论,展现爱国者治港的优越价值,并非如外国西方议会有政治挂帅对立,共同为港人做成事,即使经常有不同意见,有差异也很正常,甚至很多时更是好事,将差异变得「更通更透」,但「必须求同存异,不求我赢你输,要寻求最大公约数,寻求最大公众利益,为香港的更美好善作善成」

李家超:政府做政策如十月怀胎

【11:57】金融界陈振英表示, 内地不少城市推出沉浸式主题旅游,提升旅客的趣味,直言是旅游市场的「新宠」,问李会否考虑在西九文化区推行特色沉浸式演出,

李家超回应说,政府上任后有探索,曾有听取相关概念,指本港最吸引旅客的景点是维港,有跟概念提出者讨论过,但实际是否可行性,仍有问题要克服,问及陈振英会否有建议,直言「可以令到人地嚟咗呢,不单止记得嗰个项目,就记得香港嘅代表性!」

陈振英说自己不是这方面专家,他说想起太平山,如太平山顶有沉浸或剧场演出,相信有吸引力,又建议可以请教马逢国、霍敬刚,直言「佢哋系呢方面嘅专家,相信可以俾好多好嘅意见俾特首参考嘅!」, 言论引起议员大笑。

李家超说理念非常好,文体旅局亦有类似概念,表达香港的吸引力,要制作得好很考智慧,政策会支持,当局会与不同有创意的人讨论,但很多时政府做政策就如十月怀胎,不出门在家安始,「当我哋BB未出世你唔知我怀孕,我又唔出家门住,安胎呀嘛!」希望最后生产更多活活泼泼的成果。

【11:50】旅游界议员姚柏良表示,现时本港入境旅客主要是散客,认为当局要将其变成深度游的团客需要政府的宣传推广,将优质产品推广给客人,亦需要政策引导支持。

他建议当局利用业界做串连的工作,又指当局可规划双向奔赴策略,强调不应只重视入境游而忽略出境游,期望两地政府和业界要共同推动。

李家超回应说,政府的角色在于联系、组织,并加以宣传推动,让外界知道是「桃花源」,强调有关工作没有做好只有更好,他指明白并认同双向奔赴的策略,同时希望提升社会关注度,希望团结一致做好事。

他又指,举办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的目的, 称 「唔喺用来话我依家去解决大家问题,问题存在咁多日,紧喺有一路解决啦!」重申答问会可以提升社会的注意度、关注度,凝聚社会的方向,相信可以创造共识,期望社会各界齐心做好事。

【11:45】选委界议员邓飞指,本港交流团访内地考察,带旺内地己是不争事实,相反内地学生来港考察相信亦是非常重要,他指,国家曾发出《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惟境外只涉及海外,不涉及香港,询问有关部门如文体旅局、教育局等,能与内地部门对接,无论在东西方文化汇聚或红色旅游景点的发展空间都十分大。

李家超指,这正是他渴望听到实事求是的项目,相信理念是一样的,指「口号当然是我哋大家都懂得,但点样真正去做正事呢」则是他要求同事的。非常支持内地研学旅行如何南,认为相关研学一定是互利共赢,除交流外,更加认识香港,指日后可成为本港人才,强调「有投资,在呢度工作又有可能,所以一定系好」

【11:42】工联会郭伟强指,本港除争取国际化文化活动、展览来港举行,增加内地旅客来港。他续指,要将旅客成为本地文化之一,而文化的载体是人,强调「无处不旅游」概念不限于打造景点或盛事,人才也是必须,询问政府会否针对文旅产业制定文旅人才培养体系。

【11:40】新界乡议局主席、立法会议员刘业强表示,本港的城市深度游备受内地市民欢迎,政府在3月推行「同乡文化推广计划」为同乡社团提供资助,以举办活动推广家乡文化,指本港有条件提供沉浸式体验旅游,新界有不少地区有潜力推动文旅载体,会否考虑向乡事委员会提供拨款,以提供活动,冀串联相关景点成为走廊,增加吸引力。

李家超:冀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勇表示,本港有不少古迹有潜力发展为红色旅游景点,认为推动红色旅游等大有可为,既能推动旅游业发展,更能发挥教育功能,培养市民爱国精神,让爱国主义和和旅游深度融合。

李家超回应指,本港发展旅游最重要是业界、行业操作者及旅游从业员等,直言「政府是搭台和做剧本,演好呢个戏呢,紧系所有演员,写戏本同导演或者有啲人会帮下佢,演员往往阵容庞大,个个去参与!」

李又指政府会推动旅游创造人气,人气变财气要靠社会商业人才,他认为新界有很多吸引的特色,相信围村文化吸引政府在政策会提供协助。他又指香港最大文化产业在西九文化区,认为该区有好的硬件,亦有很多内涵,指政府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不断提升香港的旅游资源和配套。

【11:37】民建联的陈永光指政府近日推动「无处不旅游」,呼吁民间发掘旅游资源,但他指近年不少人认为香港旅游无新意。他认为启德邮轮码头一带正正提供土壤,配合启德体育园,有潜质发展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另外,他指香港拥有中医药文化古迹景点、中药品牌等,问及政府会否利用本地中医药文化资源,促进本地旅游。

实政圆桌的田北辰指政府推动新质生产力,认为绿色回收产业、自动化胶樽回收机、清洁能源等正是好例子,但指讽刺的是香港连垃圾分类、厨馀回收也未做好。

田北辰指回收若做得好,市民不用付钱买胶袋。他对于无限期搁置垃圾收费是感失望,建议要先推行一年,当中不罚款但会发警告信、亦会免费派指定袋。

李家超回应陈永光及田北辰时表示,推动绿色经济是应该发展,推动环保、做好回收配套是应该的,冀做到2050香港零排放。

至于利用不同元素推动文旅共融,形容中医药是很好的优势,认为重点是去了解中药、从而感受、体会。他举例指雷生春堂是很多例子,认为可多作宣传,他又引用少时读书时读过《桃花源记》,比喻世外桃源若是无人知悉是「去唔到」。他形容香港是个「桃花源」、但非《桃花源记》,因「桃花源」是个隐世地方,需要所有人都知,认为在香港打造不同方面的「桃花源」是非常正确,要在座每一位议员创造新路线出来。

他指政府有政策配合,有搭台及推广作用。但他指除旅发局、旅游专员外,大家也要「一齐做」,因此认为刚才各位议员的建议「全部都啱、全部都支持大家」,只要团结一致、一定能创辉煌成绩。

张欣宇倡前海铁路入欣澳  李家超冀驳通铁路任督二脉

【11:35】香港新方向张欣宇,因洪水桥前海铁路进入欣澳,希望建议将洪水桥前海铁路和机铁驳通,将深圳、前海,甚至东莞等游客经铁路来港,前往国际机场、大屿山,提升文化旅游方面竞争力。

李家超表示本港机场优势非常明显,非常认同以机场吸引旅客,会认真研究可行性,政府会继续研究,希望「所有任督二脉可以驳通晒」。他又表示「非常感谢每一位共建香港的决心,和每一位政府官员是一样的」。

李家超:旅发局正将传统文化和非遗元素创新结合

【11:26】李家超在第二环节「弘扬中华文化 推动文旅融合」发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扶持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在博物馆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等等。

政府在今年4月成立了《弘扬中华文明》的文章。《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宣扬和推动中华文化和历史,为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特区过去先后举办《亚洲文化合作论坛》、《博物馆高峰论坛》、《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等。他指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参观人次也超过200万,本港有480个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又有包括太平清照、舞火龙和粤剧等活动,政府亦不断推动文旅融合,举办具特色的文化古迹、创意和绿色旅游项目,包括设计香港地、城市景色和行山径改善计划等。加上推出文化古迹、本地特色旅游鼓励计划、创意深度游、行程设计比赛等,相关获奖路线涵盖禁区探秘、海洋深度游、潮流文化、及香港都市传说等主题。他强调,旅发局正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和非遗元素与旅游联系起来,如5月无人机表演揉合太平清醮花牌及巨型平安包等元素,最近无人机表演涉端午节的龙舟。

邓家彪倡香港与内地合作建设生命科技产学园区

【11:20】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表示,香港即使在科研上具有国际级的实力,惟受制于成本和人口基数的限制,制造和测试能力仍然不足,他建议政府在大湾区内地的城市,在政府之间协作,建设生命科技产业园区,包括医药器械、生命科技、乐龄科技的测试和制造,政府为园区制定产业政策和金融运作方式,又规定一定比例的香港科研人员在产区里就业,保障本港科研人才的发展机会。 

此外,他又指香港可以利用这个产业园区,作为海外企业进军国内市场的前哨基地作为卖点,吸引海外企业落户香港注册。同时,他又指香港要配合未来落成的药械监管中心,推动药物生产国际认证,让大湾区的药物出口到世界各地,实现大湾区药物共同研制、共同试药、共同注册、共同创收、共同分红为目标,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

李家超:结合河套一地两园科技园 建造临床试验基地

李家超回应指,认同邓家彪的建议方向,但他认为本港可以先利用香港在医疗科技的优势,成为临床试验的枢纽,认为更具效率和兼且成功的机会更大,又指结合河套一地两园的科技园,建造临床试验基地,认为贡献更直接。他说要和河套以外的香港临床试验体系协作,迈向自主注册药械,利用湾区800多万人的数据建立临床试验,认证方面亦要和内地商讨。

邱达根。卢江球摄
邱达根。卢江球摄
林哲玄。卢江球摄
林哲玄。卢江球摄
尚海龙。卢江球摄
尚海龙。卢江球摄
卢伟国。卢江球摄
卢伟国。卢江球摄
邓家彪。卢江球摄
邓家彪。卢江球摄
洪雯。卢江球摄
洪雯。卢江球摄
陈绍雄。卢江球摄
陈绍雄。卢江球摄
葛佩帆。卢江球摄
葛佩帆。卢江球摄

李家超:下周一发表香港氢能策略

【11:15】民建联葛佩帆指内地高空经济高速发展,认为香港亦需加快、否则将落后内地其他城市,问及会否成为跨部门小组推进。

李家超回应指氢能及低空经济很重要,预告环境及生态局下周一发表香港氢能策略,解释及介绍香港整体氢能发展。他举例指氢能巴士已正在试行,透露接下来会有氢能洗街车、垃圾车、有轨电车等。
 
他指发展重点是加氢设施及氢能发电设备等,指环境及生态局会制定安全指引、对于氢能此易燃气体设安全守则。

至于低空经济,他解释是有难处,认为内地发展很前卫,但香港要克服高楼大厦多、人多密集等挑战。 

葛佩帆解释安全性方面,指内地交流时得知地面车辆是「2D二维」行驶、易相撞;但空中则是「3D三维」飞行,会安排不同高度飞行避免相撞。她又笑言「少一半螺旋桨都无事、又有降落伞」很安全。

她亦提出3个试点服务,第一是跨境载人服务,以一地两检方式透过直升机提供跨境无人机服务接载国际商务人员、低空送外卖、低空旅游等。

李家超指政府对意见有类似看法,惟按现时制度要有适当调较,指涉及法律和安全问题涉及部门多,例如海事处、飞机航线、信号等。他强调推行要有配套,方向是重要、亦要做试点,指部门正在研究,亦证明跨部门协作重要、设立副司长职位方向正确,指副司长们「任重道远」。

陈绍雄倡就大湾区推动跨境产业模式

【11:10】选委界的陈绍雄表示建设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是需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氢能等,他指大湾区已快速发展,香港不能独善其身,问及政府有何计划作优势互补,推动跨境产业模式。

李家超回应邱达根及陈绍雄时表示,已有与大湾区城市协作包括不同纲领、协议、在科技、金融方面合作,已有专题合作框架。 

李家超:大湾区优势需要互补

李家超亦强调,大湾区优势需要互补,认为每个城市「要攞大家最好嘅出嚟」,形容各地不是在竞争,要合作才能「又跑得快又跳得高」。李家超表示,香港强于有人才、国际化、有资金;但缺的是劳动力、土地。他认为需做好产业链,指内地有地方、劳动力、价廉的优势。

他指香港最强的是上游、做好科研,亦正在强化中游,内地的下游很强、上中游亦有强的地方。他形容香港在科研方面是很有优势,包括有5间百强大学,数码竞争方面,包括深圳及广州是世界第2。 

至于邱达根提及金融方面问题,李家超认同资金是香港优势,指香港交易所相较邻近地区的成交量、市值均是高几倍以上,代表任何在港上市的公司所吸引的投资者、资金能更多,因此搞活金融中心及交易所很重要。

【11:15】自由党李镇强表示,中央明确支持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问及当局会不会考虑去善用北部都会区,兴建一些临时展馆,甚至组织建设一、两条「一条龙」的生产线,去展示内地氢能发展的成果,又问及当局长远而言会否兴建一个大型的展馆中心,展出现时会展因高度环境等限制 ,而无法展出的展品,让香港可以做好一个橱窗的角色,将国家的氢能产业透过香港走出世界与世界共享。

【11:00】选委界议员洪雯则指,绝大多数国际金融机构以香港为平台,开展国际金融的业务,但相关业务和本地没有太大的关联,资本在香港上流通但不在本地扎根,不服务本地产业发展,如本港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的集资中心,近60间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但只有两间和香港本地有实质性关联。她询问特首,会否考虑重新定义金融的价值,调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

李家超:香港定位必然是国际金融中心

李家超认为,本港金融中心是相当重要,全世界国际金融中心有不同角色,全世界的资金都是自然流通,否则称不上是国际。他强调香港定位必然是国际金融中心,有资金来往是必然的,相信同样的问题都发生在另外金融中心,但同意我们需要帮助本地的不同企业的资金来源,如政府的引入重点企业办公室,引入五个本来不在香港的企业,起码涉及几百亿,并创造逾万个职位,政府一定会继续实行相关措施。

李家超又指,香港资金一定多元,因本港是资产管理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很多资金投资在港,认为如将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聚焦在本地,就失去国际性,希望令本港更国际化,同时吸纳所有资金,经不同渠道投资。他强调,企业前来也是资金吸引的一种,「为何投资在香港,不投资在别的地方」。因不单单是实体存在,成功机会大、人才多,才是竞争力。他续指,本港投资公司已投资相信有前景、策略性、前瞻性,属新质新产力公司。

特首李家超今日(6月13日)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卢江球摄
特首李家超今日(6月13日)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卢江球摄
特首李家超今日(6月13日)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卢江球摄
特首李家超今日(6月13日)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卢江球摄
卢江球摄
卢江球摄
卢江球摄
卢江球摄
卢江球摄
卢江球摄

李家超:棕地发展原则是朝多层工业大厦方向

【10:54】经民联卢伟国表示,香港各行各业仍有很多空间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而业界要确保整体产业链运作畅顺,在规划与发展的行动中,处于工程建设最前线的建造业往往大受困扰,问题源于政府回收棕地,以致大型建筑器材存放与维修,建筑物流储存等问题。他指,政府规划须考虑未来产业,但目前重要的产业用地也不能忽视,否则支持发展的经营者不能够营生,否则「提量、提速、提质」将沦为空话。他希望政府能督导相关部门官员,切实关注影响发展大计的关键问题,确保政府在回收棕地前考虑清晰管理的方法。

李家超指,棕地发展影响很多作业者,而发展局已做大量工作,明白作业者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及有实际存在的需要。惟强调部分土地有发展需要,而政府发展原则是发展多层工业大厦,并让棕地作业者搬进,令原有棕地作业者可有自己出路,亦会向他们介绍新土地,并租借土地给棕地作业者。他续指,整体规划中会有发展机会给予他们和发展商与政府合作项目,相信发展局很认真处理棕地。

李家超:政府加快推动吸引人才政策

【10:43】医疗衞生界林哲玄指,生命科技是重要的「新质生产力」,指本港有顶尖的科研人才、全球名列前茅的学府,亦有涵盖数百万人的医疗大数据可以作为医疗科技用途,药物注册亦正由第二层审批向第一层审批迈进,香港基因计划发展正如日初升,为科研和临床都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他向特首查询,指本港还欠缺国际跨国药物研发企业落地香港,问如何政策上面如何能够吸引辉瑞等世界顶尖的科研制药企业落户香港,又问及政策在政策上如何吸引全球的人才到香港。

李家超回应指,他的提问是认同和肯定政府的工作,但他直言「林议员似乎就很心急,希望我们更加进一步(推动)」 ,他又指政府正加快推动吸引人才的政策,强调香港是国际城市,永远是有两个优势,形容本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之利,指过去18个月透过不同的计划吸引47000名持外国护照的人才到港。

至于医药科技方面,过去本港有吸引了一些外国位列前列的公司,包括英国的阿斯利康,指本港疫情中有采纳它一些疫苗,强调有关工作会努力进行。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欧乐年摄)

【10:36】李家超指,中央政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中提及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开拓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又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李又指,特区政府特区正加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河套及新田科技城作为创科集群枢纽,推动建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等。 

他想谘询的问题是,社会应如何利用及发挥香港的优势及机遇,推进新则新产力发展,如何利用及发挥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助力新则新产力发展,他期待听取议员的意见及提问,与大家互动交流。

【10:32】李家超指,这是他今年第二次出席互动交流答问会,答问会目的是行政立法机关团体做事,共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为了更好融入国际、融入世界,让香港的特色更加彰显,审视问题要「既看树木,更看森林」。他指今天所选择的两个主题,是从国家的整体布局去探索香港在这个大局中的角色和作用。

记者:李健威、陈俊豪、黄子龙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参加「市民对特区政府满意度调查」问卷,即有机会赢取Panasonic护发风筒、Casetify充电器、大家乐$50餐饮券等丰富礼品。即点击https://bit.ly/4csd4qL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