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费︱民建联调查:主流意见不支持如期8月推 吁暂缓计划、优化减废措施

2024-05-24 11:53

民建联调查显示,主流意见不支持政府如期8月实施垃圾徵费,民建联吁政府暂缓计划。黄子龙摄
民建联调查显示,主流意见不支持政府如期8月实施垃圾徵费,民建联吁政府暂缓计划。黄子龙摄

垃圾徵费法定延至8月1日实行,政府今年4月起推行「先行先试」计划。民建联今日(24日)召开记者会,建议政府暂缓徵费计划,并如何优化环保减废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不应把「徵费」视为减废的唯一或必然手段,适时检视未来工作安排。

民建联今日(24日)在立法会召开记者会。黄子龙摄
民建联今日(24日)在立法会召开记者会。黄子龙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中)。黄子龙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中)。黄子龙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学锋(中)。黄子龙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学锋(中)。黄子龙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佩帆(中)。黄子龙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佩帆(中)。黄子龙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颜汶羽(左一)。黄子龙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颜汶羽(左一)。黄子龙摄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表示,该党上月5日至11日、本月6日至10日,向18岁或以上的市民进行电话问卷访问调查,共接获1,560份成功样本,当中有超过6成受访者不支持政府实施垃圾徵费。问及当局应否在8月1日正式实行徵费计划,仅不足2成受访者支持,逾4成表示「根本不应该实施」。问卷亦问及现时本港推行垃圾徵费的最大问题,超过3成受访者认为缺乏足够回收配套设施,逾2成认为会加重市民经济负担。

另一民建联议员陈学锋表示,综合两次民调结果和持份者访谈得出意见,认为本港主流民意反对按计划在8月1日实施垃圾徵费计划,因市民认为执法困难,并对管理公司的执行能力抱有怀疑,忧虑可能衍生更大环境卫生问题。

他指,市民普遍认为现时准备不足,包括向市民宣传教育、向持份者提供的执行指引、增设回收设施和推动设置应用厨馀机、免费派袋和先行先试计划的范围、以至提高政府的执法能力等,又认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实施,徵费计划会加重市民及业界的负担。

民建联渔农界议员何俊贤表示,减废措施必须务实可行,容易为公众接受,才能凝聚市民共同参与环保,强调不要把好事做坏。他又指,政府必须从整体管治著眼,同时应避免跌入只有徵费才是环保的误区,建议建议放宽「支援住宅楼宇采用智能回收箱技术以收集及回收厨馀」特邀项目,需要有关物业最少200户签名支持的要求,并加强管理,解决屋邨厨馀机容量不足及卫生问题。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佩帆则建议尽快开展湾区绿色生态园,大湾区城市应共同探讨共同投资、合作处理都市固体废物问题,又建议当局设立「环保教育专项基金」加强公众教育。

对于民建联建议政府应暂缓计划,被问及应暂缓到何时,有前政府官员及环团表示,如当局暂缓徵费计划,未来推动政策或会「难上加难」的情况。

葛佩帆表示,民建联一直支持「污者自付」原则,强调关注执行的细节及能力,如今听到市民声音,认为政府不论是硬件、软件的工作仍有待加强,还有很多事情要有充足准备才可推行有关政策工作,至于暂缓到甚么时候,她认为只有政府才能回答,但欣赏当局最近推动垃圾徵费的宣传及教育工作,如政府日后可做到民建联十多项建议,届时双方可以再详细研究,未来以何种手段,进一步推动环保转废工作。

对于问卷中有逾6成受访者不支持政府实施垃圾徵费,未来会否建议政府无限期押后有关政策,另外有关条例草案早于2021年在立法会三读通过,会否让市民感觉有推翻上届政府政策的感觉。陈恒镔回应指,大部分市民都支持环保的理念,认为徵费只是其中一种手段 ,指当时民建联希望以徵费的方法加强垃圾回收,惟他认为本港回收设施仍十分不足,暂缓有关工作,可以让政府有更多时间去做事,强调「暂缓咗佢(垃圾徵费),政府唔喺乜都唔做」,期望政府暂缓政策后,可以加大力度做好回收的工作。

对于有关法例通过一段时间后 ,政府一再推迟垃圾徵费,问及当局是否有做错的地方。陈恒镔强调「减废冇人做错,减废只喺够同唔够」,指垃圾徵费政策是一件移风易俗的事情,要改变市民日常生活的习惯绝不容易,形容「唔喺你(政府)两个呼吁就能够解决」,需要有很多设施、配套配合,政策才能到位,故现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推行,又指如果政府愿意最终考虑再押后政策推行,相信属「睇民意、听民意」之举。

记者:黄子龙

---

由即日起至5月27日,参加《星岛申诉王》「港人置业意向」问卷调查,即有机会赢走香港迪士尼乐园门票2张或SMARTECH智能煮食锅!https://bit.ly/3V7t3o7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https://bit.ly/3uJ3yyF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