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繁荣峰会2024」今5专题讨论  学者认为香港难复制新加坡成功经验

2024-05-14 11:26

「全球繁荣峰会2024」今日将有五场专题讨论。常彧璠摄
「全球繁荣峰会2024」今日将有五场专题讨论。常彧璠摄

一连3日「全球繁荣峰会2024」昨日开幕,今日(14日)将有五场专题讨论,涉及全球化与去全球化、泛安全化的风险及对发展的影响、大国竞争与和平共处,等对世界繁荣影响深远的议题。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史蒂夫汉克提出,他不认同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又指香港难复制新加坡成功经验,又指全球繁荣需要自由市场的「回归」,而非美国现时通过制裁等手段进行的「国家配置资本」。

叶刘淑仪:香港受全球经济影响极大 

峰会发起人、行会召集人叶刘淑仪致欢迎辞时表示,繁荣发展对全球的未来至为重要,香港有责任将更大的繁荣发展推广给所有人,又指有很多不同影响因素正慢慢浮现,例如有些大国试图主导全球,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制裁等,造成不同地缘政治板块。她指出,全球贸易曾经让很多人脱贫,这个景象如今见不到了,而今年在全球亦涉及多场大选,将影响全球近一半人,而香港是细小但开发的经济体,受到全球经济影响极大,故十分关注影响全球经济的议题。她说,针对5个影响全球经济的因素,包括政治化与去政治化、国家安全、气候变化等,将在今日的会议上讨论,非常荣幸请到研究相关议题的重量级嘉宾,为这些议题做出解答。

左起:桑晓霓、阿马特 Inaki Amate 、李世默、许利平。卢江球摄
左起:桑晓霓、阿马特 Inaki Amate 、李世默、许利平。卢江球摄
叶刘淑仪在峰会上致欢迎辞。卢江球摄
叶刘淑仪在峰会上致欢迎辞。卢江球摄
叶刘淑仪在峰会上致欢迎辞。卢江球摄
叶刘淑仪在峰会上致欢迎辞。卢江球摄
阿马特认为科技的发展让机器进入人工密集产业,是全球发展新趋势。卢江球摄
阿马特认为科技的发展让机器进入人工密集产业,是全球发展新趋势。卢江球摄
李世默指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35%,超过相当于美日德印四国的总产值,是实打实的工业大国。卢江球摄
李世默指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35%,超过相当于美日德印四国的总产值,是实打实的工业大国。卢江球摄
许利平指香港有丰富的人才库,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中心,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卢江球摄
许利平指香港有丰富的人才库,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中心,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卢江球摄

阿马特:机器进入人工密集产业是全球发展新趋势

第一节专题讨论「全球化与去全球化」中,香港欧洲商会主席阿马特表示,以前的全球化是有一个人有足够的力量,如何帮助及支持全球发展,他认为这种全球化不会再回来了。科技的发展让机器进入人工密集产业,是全球发展新趋势。他说,欧洲商会一直试图做出好典范及行为守则,很多公司的董事会很短视,需要让他们看到企业发展会对世界会造成什么影响。他又指,今时今日的公司需要兼顾营收与社会责任,举例西班牙正有25%年轻人处于失业状态,社会需要给予企业诱因处理视野问题,一如香港正给予企业诱因吸引更多人才到香港。

李世默:若想人均收入倍升工业要增科技含量

成为资本董事长及管理合夥人李世默指出,为下一代考量,中国想要人均收入提到现在的2至3倍,就需要在工业中增加科技含量。他指出,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35%,超过相当于美、日、德、印四国的总产值,是实打实的工业大国,但附加价值仅有12%,故需要新科技推动「新工业」,而中国在绿色科技上正进行大力发展。他指出,如果当年就有今时今日一般的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与限制,就根本不会有iPhone的成功,又指理解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对于中国崛起的恐惧,但全球化能为世界发展带来好处。

史蒂夫汉克:若想恢复全球经济繁荣 需回归「五大支柱」

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史蒂夫汉克表示,不觉得香港能以国家主导的方式,复制到新加坡成功的模式,他认为私营企业需要做得更多。他指,去年全球贸易面临50年来最缓慢的增长,而「小政府」、稳定货币等因素是「五大经济繁荣支柱」,但美国政府也在通过制裁进行保护主义,形容是从前没有的「国家配置资本」,公众亦被牵扯其中。他认为若想恢复全球经济繁荣,需要改变人的想法,让他们回归自由市场,回归「五大支柱」,而非现时超时、超出预算,形容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定论」。

许利平:香港有地理位置优势是「一带一路」桥头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表示,中国为全人类福祉作出巨大贡献,香港亦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他指香港与东盟国家关系密切,能在「一带一路」中共同携手,形容香港有地理位置优势,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而香港亦有丰富的人才库,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中心,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

黄平表示,现在「再全球化」,不能过多强调地缘政治,不能再将全球贸易武器化、政治化。卢江球摄
黄平表示,现在「再全球化」,不能过多强调地缘政治,不能再将全球贸易武器化、政治化。卢江球摄
美国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大使、美商亚洲集团(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伟康。卢江球摄
美国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大使、美商亚洲集团(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伟康。卢江球摄
美国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大使、美商亚洲集团(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伟康。卢江球摄
美国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大使、美商亚洲集团(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伟康。卢江球摄
卢江球摄
卢江球摄
卢江球摄
卢江球摄

唐伟康:美国保护主义主要对准中国

第二节「泛安全化的风险及对发展的影响」中,叶刘淑仪指,昨日有三位香港市民被指控干预英国运作,形容「让大家感到不安」,又问及中国为什么被美国视为国家安全的第一大威胁。前美国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大使、美商亚洲集团(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伟康(Kurt Tong)表示,几十年前两国共同的主要威胁是日本与德国,但现时美国的保护主义已经主要对准中国,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他指很多问题上中美呈现不同意见,例如乌克兰战争立场,中国被视为支持侵略乌克兰,故中国被美国视为威胁,并采取不同保护政策。此外,现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国家为主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存在强大的张力,令美国感到威胁。他指美国是多元化的国家,但有些政策「走得太前、太远」,过分将中国视为威胁,又指很多人都认为这两个大国需要合作,「习拜会」中的对谈产生一定影响,形容「政府竞争、私人机构合作」将是地缘政治现状下可以实现的目标,又指中美关系较几年前更稳定。

黄平:不能再将全球贸易武器化、政治化

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黄平表示,现在「再全球化」,分享经济成功的机遇,不能过多强调地缘政治,不能再将全球贸易武器化、政治化,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基础,但没有经济的繁荣发展,「安全」也并不有力。无论有多少政治与社会差异,市场竞争并不一定意味著会有零和游戏的后果,形容中国采取的是「合作与竞争」。香港依然是中美之间的桥梁,缩短中西方鸿沟,能为中美关系及世界稳定做出特殊贡献。

黄平会后见记者时指出,美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是毫无必要的,综合国力意义上中国还在加强自身发展,亦无要对美国产生威胁的意图。他形容美国的国家安全意识还停留在18、19世纪,还在「冷战思维」中,认为「你要做老大你要超越我」就是不安全的,并没有意识到「第一名与第二名可以共存」,他形容这对种思维美国自身发展也是没有好处。

在当前地缘政治状态下,他认为中美两国可进行更多经贸外交、地方合作、教育和文化交流等非官方民间外交,而香港在多方面都具备足够的资源在这些方面做出贡献,例如资本的自由流动、人力资源的优秀配置、《普通法》的法律制度优势等。

科大校长叶玉如(左一)。卢江球摄
科大校长叶玉如(左一)。卢江球摄
左起:叶玉如、罗杰 ‧大卫‧科恩伯格 Roger D. Kornberg、迈克尔‧斯宾塞 Michael Spence、王晓东、姚期智。卢江球摄
左起:叶玉如、罗杰 ‧大卫‧科恩伯格 Roger D. Kornberg、迈克尔‧斯宾塞 Michael Spence、王晓东、姚期智。卢江球摄
峰会发起人、行会召集人叶刘淑仪。卢江球摄
峰会发起人、行会召集人叶刘淑仪。卢江球摄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卢江球摄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卢江球摄
峰会发起人、行会召集人叶刘淑仪。卢江球摄
峰会发起人、行会召集人叶刘淑仪。卢江球摄

诺奖得主:大学需须予更多资源打破「遗传工程」发展阻碍

第三节专题讲座「科学技术合作与人类未来」中,主持人、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问及,大学如何将科学研究转化为有利社会发展的力量,2006年诺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科恩伯格指,1970年代斯坦福大学已在讨论遗传工程,全世界工作都希望善用这方面的知识,当时专利权限制不如现在严格,一向技术可以在很多院校、公司使用于研究,但现在就有很多律师「阻头阻势」,大学需要给予更多资源打破这种阻碍。

被问及学术机构与私营机构如何更好合作去鼓励创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校长兼教务长迈克尔·斯宾塞指出,投资者应有意愿承受更多风险去支持创新,大学亦需要减少授权的商业成本,形容这是大学与商业的合作最大的阻碍,他认为大学或应回归社会教育的本质。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指出,社会领导者想创新产业发展,需要在系统、流程上「做嘢」,让大学教授更容易成立公司、进行科创产品化。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资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慧学院院长姚期智亦表示,教职员自己展开业务,特别在人工智能范畴,不可能只依赖政府拨款,必须建立初创公司才能践行自己的想法。

大卫.科恩伯。卢江球摄
大卫.科恩伯。卢江球摄

 

大卫 • 科恩伯格。卢江球摄
大卫 • 科恩伯格。卢江球摄
哈希姆•乔乔哈迪库苏莫。卢江球摄
哈希姆•乔乔哈迪库苏莫。卢江球摄
杨洁勉。卢江球摄
杨洁勉。卢江球摄
杨洁勉表示,外交政策首先应以利益为主。常彧璠摄
杨洁勉表示,外交政策首先应以利益为主。常彧璠摄

大卫.科恩伯格:香港应努力吸引更多国际参与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大卫.科恩伯格见记者时提及,香港具备发展科研活动的优良环境,包括具备优质的大学与良好的财政支持,强调「一个年轻的科研人员至少可以获得足够的生活费用与科研费用」。他表示,在香港政府新措施的支持下,香港正尝试做得更好,他认为香港应努力吸引更多国际参与,又指美国科学之所以如此成功,因为它不尽美国的,而是国际性的。

被问及科技突破会否加强地缘政治的分歧,科恩伯格在「全球繁荣峰会2024」的问答环节表示,在他成长的年纪,美国与俄国正进行「星球大战计划」,两国相应增加了太空领域的财政开支,但这些年来先进技术多集中在美国,似乎失去竞争,他乐见中国科技的崛起、引入竞争,形容是很好的刺激来源,希望中国在基础科学有更多投资,而美国亦会「被迫」增大投资。

董云裳:世界是多极化美国对此感到不安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和客座讲师董云裳(Susan A. Thornton)表示,这个世界是多极化的,美国对此感到不安,有些国家能在中美角力中收益,本世纪初美国该如何从单一世界观走向多元世界观,她相信中国能令美国这个观念上持更开放的态度。她又指,国家利益的框架下,民主价值体系下,美国政府一直说美国是完美的民主范本,而民主是美国对外政策必然的一部分,亦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石,故内在必须以该价值为蓝本,因此会对中国崛起感到不安。

乔乔哈迪库苏莫:中美角力竞赛场上印尼望保持中立

阿尔萨里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哈希姆.乔乔哈迪库苏莫表示,在中美角力的竞赛场上,印尼希望可以保持中立,不需要「选边站」。

杨洁勉:中国面对未来「风高浪急」将更有信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谘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表示,外交政策首先应以利益为主、以价值为导向,而这种价值是全世界都应该共同追求的,中国也正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建立。

杨洁勉见记者时指出,美国最高领导人的变动必然会对世界和中国产生影响,他相信从特朗普任职总统起,中国已逐步在与美国当局「打交道」的过程中积累经营。他又指中国人擅长「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他认为中国在未来的贸易战中需要「做最坏的打算与最好的努力」。他又指,如美国对中国有进一步的打压,也将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相信与6年前相比,中国面对未来的「风高浪急」将更有信心,也将具备更全面的应对机制。

伊琳娜.博科娃:不同领域科学家需加强沟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在探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论坛中,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国际科学理事会赞助人及国际科学理事会永续发展科学使命全球委员会联合主席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界应有更多合作、沟通、交流。她指教科文组织致力于推进科技融合发展,例如5年前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两大联盟,现时已变为统一的全球科学家联盟,因为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跨界别、跨范畴的,所以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也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一同应对气候变化。

应家柏:社会需拥抱人工智能但亦需有相应监管

香港赛马会行政总裁应家柏(Winfried Engelbrecht-Bresges) 表示,马会每年平均有3亿营收,获约28000个会员支持,但马会并非完全盈利,力求将更多资源都会投入公共事业领域。他呼吁更多人进入慈善平台,在团结的力量中通过慈善完成更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被问及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他认为社会需要拥抱人工智能,但需要有相应监管,他对未来科技发展与社会伦理的融合持乐观态度。
 

记者:常彧璠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