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再提「产能过剩」 李强盼辩证看待  学者:交锋刚刚开始

2024-04-07 22:09

4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中新社)
4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中新社)

正在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今天(7日)上午在北京会见国务院总理李强,提出美国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并称美中只有彼此直接公开地沟通,两国关系才能取得进展。李强表示,中美关系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中方真诚希望两国要做夥伴而不是做对手,希望美方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学者认为,「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中美新的分歧点,这一话题的交锋才刚刚开始。

相关新闻:
耶伦访华︱抵京即主动要求食川菜 超传统菜式餐单曝光
耶伦访华|广州首餐拣老字号陶陶居「筷子用得不错」 菜单曝光
耶伦访华︱和何立峰会谈两日后今晚转抵北京 中方严重关切美对华限制措施
耶伦访华|广州晤副总理何立峰、广东省长王伟中 称美中企业之间应有公平竞争环境


耶伦此行访华,已经表示首要任务是促使中国控制电动车、光伏和新能源产业的过剩产能。她与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5日至6日在广州举行了多轮会谈,双方同意对「经济平衡增长」展开正式讨论,中方就美方对华经贸限制措施表达严重关切,并就产能问题作出充分回应。

4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中新社)
4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中新社)
4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中新社)
4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中新社)

 

耶伦与李强会面的开场发言表示,过去一年,双边关系已建立在更稳定的基础上。这并不意味忽视双方的分歧,或避免艰难的对话,而是要明白只有直接与坦率的沟通,才能取得进展。

耶伦:需要直接与坦率的沟通

耶伦在社交媒体称,她与李强继续讨论中美之间如何负责任地管理经济关系,为美国工人和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声明,会晤「坦诚且富有成效」, 耶伦还提出了美方关切的问题,包括中国的工业产能过剩及其可能对美国工人和企业产生的影响。

新华社报道,耶伦表示不寻求同中方「脱钩」,愿同中方坦诚沟通,避免误解,深化交流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她下午还与北京市长殷勇会面,并与北京大学学生和教授交流。

新华社报道,李强表示,在两国元首战略指引下,当前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同拜登总统通电话,双方一致同意要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中方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对手,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希望美方同中方更多相向而行,继续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让「三藩市愿景」成为「实景」。 

李强指出,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济利益深度交融,加强经贸合作对双方各自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双方要加强沟通,共同找到管控分歧、解决分歧的办法,让中美经贸合作稳定、顺畅、高效,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创造更多实惠,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贡献。

他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准则,不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中方愿同美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美国认为,中国政府对电动车等行业的持续补贴导致了产能过剩,并廉价输出海外,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应产业造成威胁。官方新华社则发表英文评论驳斥,指耶伦宣扬产能过剩,是为美国保护主义政策找借口,散布恐慌。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说,有人质疑中国产能过剩「这是一个伪命题」,从全球范围来看,优质产能不是过剩,反而是严重不足。

学者:争执和博弈才刚开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耶伦提到的电动车、光伏和新能源产业,是中国「新质生产力」战略的一部分,中方不会放弃这方面的优势。中国也认为「产能过剩」是继晶片禁令等手段后,又一遏制中国发展的新工具,「争执和博弈才刚开始」。

但李明江也指出,此次会谈结果不悲观,美国希望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而不是直接就施加关税,中国也不会硬碰硬。「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压力越来越多,一旦矛盾激化,外贸环境会更恶化。因此中方短期难有大的妥协,但能在政治外交上找到让步空间」。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