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雷雄德博士|天气忽然酷热须小心适应

2024-04-06 07:00

热环境下进行运动,要小心应对。
热环境下进行运动,要小心应对。

受气候变化影响,天文台在3月25日录得摄氏31.5度高温,创下140年来3月份的最高气温纪录。有中年人士行山期间怀疑中暑,不省人事,送院抢救。天气忽然变得酷热,喜欢户外运动的朋友需要小心应对,以免发生意外。

经常进行野外行山或跑步的人士,都会感觉到天气酷热时体能消耗较快,运动时心率比平时高,呼吸频率增加等生理反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指出,若果在酷热天气下进行剧烈运动,身体需要有7至14天的热环境适应期,才能够发挥出理想的运动表现。但对于参与休闲户外运动的人来说,热环境适应期则可以大大减低中暑的风险。

生理学上,热环境适应期可以让身体的核心温度、排汗率和心血管循环系统,得以调整过来而不会损害身体健康。所谓热环境适应训练,是指在炎热环境下把运动强度和持续训练时间,循序渐进递增起来,促使身体慢慢适应。今年国际运动医学期刊有综合文献,分析运动员和军队士兵进行热环境适应训练的生理指数,在摄氏26至35度的热环境下,透过平均10天循序渐进的适应训练,他们的静态心率,每分钟平均降低6次,体内核心温度下降五分一度,排汗率每小时增加200至300毫升汗水,意味着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明显改善,减低出现热衰竭和中暑的风险。 

排汗是热环境下运动的主要散热方法,因排汗过多而出现脱水的情况,在热环境下却容易发生。身体脱水多于体重的百分之二,运动能力出现下降。如果到达百分之五,以及体温超过40度,身体不适的症状明显出现,例如头晕、头痛、全身无力、脸色苍白等,严重者甚至昏迷或休克。

饮用适量的开水是预防热环境下运动中暑的有效方法。开始运动前两小时,分阶段饮用约400至700毫升开水,进行剧烈运动前身体不应该出现脱水,尿液颜色应该呈浅黄色。在酷热天气下持续运动,每20分钟可补充约150至300毫升清凉开水,而水温介乎摄氏15至22度,身体较快吸收。运动后补充水分的原则比例,如果体重轻了1公斤,分阶段补充1.5公升开水。

总括而言,酷热环境下进行户外运动,容易加剧体力消耗,必须要把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避免意外发生。雷雄德博士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