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平常心看「撤资潮」
2024-03-13 15:46
英国《金融时报》2月19日引述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报道,2023年中国国际收支的直接投资负债增加330亿美元,比2022年大减82%,是1993年以来最低的年度数字。对此,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周一(11日)予以驳斥,指报道片面解读中方有关统计数据,严重误导读者,暴露出有关媒体在涉华经济报道上的不专业、不严谨。
其实,不止《金融时报》,美国《新闻周刊》、彭博社等西方媒体亦曾大幅报道这一数据。《新闻周刊》刊发的标题为《资料显示,中国经济低迷吓跑外国投资者》的文章称:「几年前,中国是外国投资的胜地,但随着经济衰退,中国现在正挣扎于吸引国际投资者。」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的驳斥引用了商务部数据,指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633亿美元,是仅次于2021年和2022年的历史第三高。法国、英国、荷兰、瑞士等国外商继续加码中国,2023年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84.1%、81%、31.5%、21.4%。
那么,为何两个部门的数据会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统计口径及资料编制和列示方法的不同,商务部的资料不包括现有外企的再投资收益。
《澎湃新闻》较早前的一篇解读文章,也承认近两年外商直接投资呈下降趋势,指新冠疫情前两年,全球经济停摆,但当时中国凭藉稳定和经济领先复苏的优势,外来直接投资却逆全球局势增长。随着全球生产经营正常化,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开始回落,同时期外商直接投资下降。文章指出,这不代表外国投资者「被吓跑」,也可能是疫情后的经济部分回归「均值」的体现。
文章指出,与此同时,为稳定经济,美国自2022年3月以来开启加息通道,中美利差出现大幅度倒挂,一些境外资本因此将一部分留存收益转移至国外。但这种「逐利」的心态,与「对中国市场缺乏信心」的逻辑有本质不同。
纪晓华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