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发现咽峡炎链球菌可诱发胃癌 倡保持口腔卫生减风险

2024-03-13 15:20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常现于人体口腔、上呼吸道等的咽峡炎链球菌,进入胃部后可引致胃癌。萧博禧摄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常现于人体口腔、上呼吸道等的咽峡炎链球菌,进入胃部后可引致胃癌。萧博禧摄

胃癌是香港第6大癌症。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常出现于人体口腔、上呼吸道等的咽峡炎链球菌,进入胃部后可引致胃癌,研究结果已于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荣休讲座教授沈祖尧表示,根据以往研究,若感染幽门螺旋菌,胃癌风险增加2至3倍;而在老鼠实验初步发现,若同时感染咽峡炎链球菌和幽门螺旋菌,估计风险再加倍,即属没有验出两种细菌的4至6倍。他强调「病从口入」,现阶段对一般市民而言,最重要是保持口腔卫生。

胃部的微生物群会否引致肿瘤,医学界一直未有答案。中大团队发现,近8成胃癌病人的胃黏膜检出咽峡炎链球菌,这种细菌出现于人体口腔、上呼吸道等。

左起:沈祖尧、于君、付凯莉。萧博禧摄
左起:沈祖尧、于君、付凯莉。萧博禧摄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于君。萧博禧摄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于君。萧博禧摄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博士后研究生付凯莉。萧博禧摄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博士后研究生付凯莉。萧博禧摄
沈祖尧形容咽峡炎链球菌「是胃癌帮凶,甚至可以说是致命原因」。萧博禧摄
沈祖尧形容咽峡炎链球菌「是胃癌帮凶,甚至可以说是致命原因」。萧博禧摄

会改变胃部微生态 使肿瘤更易生长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博士后研究生付凯莉指,团队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咽峡炎链球菌如何诱发炎症及引致胃癌,发现小鼠在感染咽峡炎链球菌后很快出现急性胃炎,再发展成慢性发炎、萎缩、黏液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这些都属胃癌癌前病变的表现。她指,研究还发现感染咽峡炎链球菌会损害胃黏膜屏障功能和促使细胞增殖,改变胃部微生态,使肿瘤更易生长。

一般认为,胃癌风险因素是幽门螺旋菌感染和家族遗传 ,但不是每个有幽门螺旋菌的人都会有胃癌;也有研究发现,即使清除幽门螺旋菌,都未必阻止胃癌发生。

沈祖尧形容是胃癌帮凶甚至是致命原因

沈祖尧形容,咽峡炎链球菌「是胃癌帮凶,甚至可以说是致命原因」。他解释,发炎是所有癌症早期徵兆,咽峡炎链球菌进入胃部会引致发炎,若同时与幽门螺旋菌出现,发炎程度更加严重;即使胃部的幽门螺旋菌消失,峡炎链球菌都能适应胃部的酸性环境,令发炎持续成早期癌变。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于君表示,团队下一步将研究以此菌作为治疗靶点,透过抑制此菌减低胃炎及胃癌风险。

记者:萧博禧

---

《星岛申诉王》一周年生日送大礼,正举行问卷调查,参加者有机会获得足金串饰、Rasonic 电饭煲、英皇电影礼券及一田超市现金券,点击答问题赢大奖:https://bit.ly/3P4s70j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