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战胜癌魔重生 霍何绮华激励同路人活出真我

2024-03-04 08:25

香港乳癌基金会主席霍何绮华把抗癌经历转化成动力,扶持更多「同路人」跨越难关。
香港乳癌基金会主席霍何绮华把抗癌经历转化成动力,扶持更多「同路人」跨越难关。

女性的力量有多大,没有人能定断,香港乳癌基金会主席霍何绮华身体力行,把抗癌经历转化成动力,扶持更多「同路人」跨越难关。作为公认的「开心果」,霍太忆述20年前确诊癌症后晴天霹雳,笑容尽失,幸得家人朋友在旁支撑及修复崩塌的世界,才得以熬过化疗「重生」。她形容,患癌前的健康是自然得来,痊愈后的健康却是自己争取,曾有晚期病人乐观面对癌魔,寄语她「活出真我」,令她反思过去一度活在社会的规范之下,便放开自己,亦更珍惜康复后的每一天。她希望,未来能够保持坚毅信念,继续发挥正能量,回馈社会。

门外传来轻笑声,身穿粉红色套装的霍何绮华慢步入房间,粉红色除了是温柔和坦率的代名词,更是香港乳癌基金会的象徵颜色。霍太直认是粉红色系「拥趸」,家中收藏大量「战衣」,看她滔滔不绝聊起樱花粉及亮粉红的分别,却唯独爱上一种不偏不倚的桃红色,犹如看到她介于感性和理性中间的「知性美」,亦感觉到这个「家」互相感染彼此的凝聚力。
 

 霍太希望基金会营造出「家」的感觉,让患者放心互相倾诉。 受访者提供
霍太希望基金会营造出「家」的感觉,让患者放心互相倾诉。 受访者提供


贵为基金会主席,霍太去年荣获本地杂志选为「女性的力量」的其中一员,她谦虚指,大概是过去面对困难和逆境,也展出了坚强、勇气和毅力,而在家中和社会上担当领导角色,也为不同群体带来正面影响,「希望可以跟一众才华洋溢的女性领导者一同回馈社会。」霍太指,不应着眼于「女性」二字,最重要把动力传递开去,「帮助别人已为社会带来力量。」

这种「力量」得来不易,因为霍太在20年前曾经确诊乳癌。她收起笑容,缓缓道出过去的故事,「确诊时既紧张又忐忑,好像进入了黑洞,整个世界都定格了。」霍太指,抽取淋巴组织化验、等待结果,及后得知要做化疗是最难接受的,直言内心也想尽量忘记往事。她对记者莞尔一笑,因「不记还须记」,那既是刻骨铭心的印记,亦是她重生的证明。

感激丈夫子女留港陪伴渡过难关

她坦言,患癌固然心情不好,但天塌下来之际,工作繁忙的丈夫伸手撑起馀下的半边天,再与家人携手修补天幕,「当时唯一令我开心的是先生把手上所有业务放下,留在香港,把海外会议全都安排来港,有人支持是最大的后盾。」她忆述,那时自己很被动,皆因日常打理家头细务,是家中「三军总司令」,却因患癌而逼不得已后退成为「兵仔」,转由丈夫及子女领军,庆幸打了漂亮的一仗。她续说,除了4名子女全都留港跟她走过这段抗癌路,朋友、邻居,甚至远房亲戚也在身边支持,「全都是我强大的后盾。」
 

霍太爱笑,也爱透过笑声表达内心。
霍太爱笑,也爱透过笑声表达内心。


说起家庭,霍太重现笑容,大方分享化疗路上的「趣事」,「每次化疗都像开派对,没有10个人都有8个人;以为自己捱不过,原来也捱到。」霍太指,起初对化疗有戒心,为她主诊的张淑仪医生便安排基金会第二任主席蔡梁婉薇到场,二人相见后,霍太慨叹眼前的蔡太经历过化疗却毫无病态,便慢慢欣然接受,「原来化疗不是世界末日。」

霍太忆述,当时蔡太关心自己、体贴入微,令她觉得「同路人」的角色十分重要。她直言,癌症患者确诊后要不断进出医院见医生,但一众医护人员「未曾患癌」,或跟患者有隔膜,「会觉得她们只是『照办煮碗』地医治我,是否真的知道化疗有多辛苦?」她形容,当「同路人」与患者见面,前者能向后者派发「定心丸」,两者沟通上也更能畅所欲言,「大家都明白回家后不想跟家人分享痛苦,因为家人不理解又担心,但在基金会内分享,同路人会明白。」

病人乐天态度面对逆境最深刻

眼见基金会各个地方都放满心意卡,霍太指,希望营造「家」的感觉,让患者放心互相倾诉,把问题说出来,「初来甫到会十分忧虑,觉得自己患癌对家庭没有贡献,但来到基金会与大家促膝长谈,就会明白还有希望。」
 

霍太曾出版乳癌指南书籍《乳癌100问》。
霍太曾出版乳癌指南书籍《乳癌100问》。


2014年,霍太决定把同路人的抗癌心路历程结集成书,出版了《乳癌100问》,各个故事仍然刻印在霍太的脑海中,尤其是一名第三期乳癌病人,令她印象最深刻。她指,初次见面已心里一沉,皆因癌症越晚期,患者的10年存活率越低,「期数高的病人多数眉头深锁,我与她会面前也抖擞精神。」可是,病人选择以乐天态度面对逆境,霍太由衷地欣赏她,「她跟我分享,期数只是数字,每天也在争取更长远的生活,十分正面。」

她续说,对方一句「活出真我」为她带来启发,「很多时候做人会有把『尺』,但别人和自己的标准有异,便失去了自己,生活在别人的规范之中。」她语重心长地道出,「当每一日都是赚回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自己而活。」她形容,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就算「尺」上没有刻度都不要紧,活得开心已经足够,希望跟所有癌症患者分享这件真人真事,「就算健康疾苦,做人都应该做自己,不用做别人的榜样。」
 

霍何绮华指,「同路人」能向患者派发「定心丸」。 受访者提供
霍何绮华指,「同路人」能向患者派发「定心丸」。 受访者提供


用「珍惜」总结患癌康复转变

霍太续说,该次分享对她如同当头棒喝,因为她也曾经追着别人的标准行事,「尺度是社会定出来的,大家都希望展现出真善美的一面,变相做了别人想我们做的事情,而非自己想实践的事情。」她感恩不少患者正朝着此乐观的方向昂首阔步,内心亦变得更加强大,「患病像攀过高山,遇上困难要接受和面对,那只是一道尚待你跨越的难关,一定会过得到。」她又说,经此一役凡事「健康行先」,因为没有健康就没有快乐,患癌前的健康是自然得来,痊愈后的健康却是自己争取的,很高兴能展开「第二次人生」,「健康在自己手中,我要尽量珍惜自己的健康和身边所拥有的。」

与霍太一席话,知道她爱笑,也爱透过笑声表达内心。20年过去,霍太用「珍惜」二字总结她患癌康复的转变,也希望继续回馈社会,「不一定要担任高薪厚职才能帮助别人,只要抱着日行一善的心态,多向患者传递安慰的说话,已能达成很大的影响。」
 

霍何绮华(左)与香港乳癌基金会创会人张淑仪医生(右)一同出席星岛新闻集团主办的2017年杰出领袖选举颁奖典礼。
霍何绮华(左)与香港乳癌基金会创会人张淑仪医生(右)一同出席星岛新闻集团主办的2017年杰出领袖选举颁奖典礼。


基金会提供理发服务 减轻病人掉发之「痛」

除了承受化疗带来的痛苦,不少女性患者都会狠心剪去长发,减少掉发带来的烦恼。霍太指,不少病人认为这种「痛」比患病的痛楚更难以言喻,因此,基金会费尽心机提供相关服务,期望患者能顺利渡过难关。

「剪头发往往都会哭起来。」霍太分享,由于化疗会引起掉发问题,不少患者都会把长长秀发换成贴服短发。她形容,病人要接受化疗已感不安,加上剪发更是双重打击,因为长发是普遍传统女性的象徵,仅几毫米长的发型是不少患者的心理障碍,「很多病人一上理发椅就开始掉眼泪,泣不成声。」

有见及此,基金会花了不少准备,以提供理发服务,如先安排患者会见心理学家,明白确诊并非绝症。霍太说,「坐上理发椅,内心必然不舒服、不开心,希望她们知道患癌不等同『判死刑』,只是其中一道可以跨越的难关。」她指,经过深层对话,病人都会明白治疗后可再生出幼嫩的头发,也看到「出路」和「将来」,「会看到她们不再哭了,见证其转变。」此外,基金会也有邀请化妆师教患者化妆技巧,让她们在整理头发以外也可以打扮,重拾信心。
 

香港乳癌基金会一直提倡「及早发现,治疗关键」。 受访者提供
香港乳癌基金会一直提倡「及早发现,治疗关键」。 受访者提供


冀乳癌筛查先导计划恒常化

港府于2021年开展乳癌筛查先导计划,霍太形容该是本地乳癌政策的一大里程碑,期望计划长远能够恒常化,让更多妇女关注乳房健康。

基金会一直提倡「及早发现,治疗关键」,霍太忆述,当年也是透过自我检查发现身体有异样。据了解,截至去年3月,全港有近2万名年届44至69岁的妇女接受乳癌风险评估,惟她指,会方早年调查发现,80%受访妇女都明白乳房X光造影筛查的重要性,实际却只有不足20%付诸实行,有必要加强推广。

她希望政府除了为高风险群组提供筛查服务,也要多教育低收入家庭的妇女,「她们都是家庭经济支柱,即使发现乳房有异样也诸多推搪不作检查,最后发现癌症期数都较高,希望政府在这些『重灾区』多作推广,让更多人受惠。」她续说,全球有34个地方也有全面的乳癌筛查,长远希望港府借镜把计划恒常化及全民化,「期望香港急起直追,为妇女谋福利。」

记者:仇凯瑭

摄影:刘骏轩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