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基金已截数 23个案仍侍处理 病人难悉被拒原因令上诉无门

2024-02-27 12:27

疫苗基金已截数  23个案仍侍处理 病人难悉被拒原因令上诉无门
疫苗基金已截数 23个案仍侍处理 病人难悉被拒原因令上诉无门

新冠疫苗保障基金早前「截数」,在去年12月23日午夜后接种疫苗者,将不符申请资格,但此前接种者,仍可在最后一针起计两年内提出申请。对目前申请是否已「清零」,医务衞生局回覆《星岛》指,截至今年1月底,仍有23宗个案正在处理中,涉及待补交文件、待取得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等情况。对相关个案会否设定完成时限,当局仅称会「继续处理」。有病人关注组织指,现时病人被拒绝申请后,无法知悉明确的被拒理由,造成上诉困难。

港府在2020年12月23日订立《预防及控制疾病(使用疫苗)规例》(第599K章),并在同年2月设立「接种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后出现的异常事件保障基金」,以保障经政府疫苗接种计划打针后,出现「非预期」严重异常事件的巿民。截至今年1月31日,保障基金共计接获1387宗申请,并已处理1364宗个案;总额10亿元的基金,现时合计已发放约1亿4000万元。当中2宗死亡个案共获发400万元,519宗伤害个案获发逾1.3亿元,平均每宗获逾25万元。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指,新冠疫苗仍是新型针剂,长期副作用未明,将申请期划定在「针后两年内」太短。资料图片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指,新冠疫苗仍是新型针剂,长期副作用未明,将申请期划定在「针后两年内」太短。资料图片
医衞局指,截至今年1月28日,政府接种计划下已施打2100万剂疫苗,约95%巿民最少已打一针。资料图片
医衞局指,截至今年1月28日,政府接种计划下已施打2100万剂疫苗,约95%巿民最少已打一针。资料图片
医衞局指,截至今年1月28日,政府接种计划下已施打2100万剂疫苗,约95%巿民最少已打一针。(资料图片)
医衞局指,截至今年1月28日,政府接种计划下已施打2100万剂疫苗,约95%巿民最少已打一针。(资料图片)
Y先生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面瘫,整个索偿程序费时近两年始完成。受访者提供
Y先生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面瘫,整个索偿程序费时近两年始完成。受访者提供
医务衞生局表示,截至今年1月底,仍有23宗个案正在处理。资料图片
医务衞生局表示,截至今年1月底,仍有23宗个案正在处理。资料图片

23个案因须补交资料等仍待处理

对基金「截数」后,处理中的个案会否亦设时限,医衞局回覆指,处理中的个案,包括尚待申请人交回所欠文件及资料、尚未取得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及遭委员会评估为「与免疫接种因果关系一致」或「不确定」,但尚未取相关医疗机构提供的资料,或正在进行严重程度评估等个案。局方强调会继续处理23宗现有个案,及在去年12月23日或之前打针并在两年内提交申请的个案。

但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指,新冠疫苗仍是新型针剂,长期副作用未明,或待数年后始有科学研究,证明某些异状其实是针后副作用,批评将申请期划定在「针后两年内」太短,倡政府应将基金转型,转化为保障接种所有类型疫苗后出现异状人士,「外国也有类似机制。」

彭续指,一般病人在申请保障金后约半年会获通知结果,「如针后马上不适,医生怀疑与疫苗有关再转介,通常会较快获处理。」惟有部分病人针后或较长时间才出现肌肉痛、中风、皮肤严重过敏,甚至死亡事件,要「自证」相对困难,「需花时间搵医生写医疗报告、搜集资料等,最长申请后一年始获回覆。」

彭鸿昌:申请期划定在「针后两年内」太短

彭又批评,因病人难以得悉拒批的具体原因,纵希望上诉也有困难,「审批结果只会说专家委员会认为与疫苗无关系,但未有详细解说因何判断无关,病人即使想找专家意见补充资料,也不知从何入手。」

对如何处理约8.6亿元馀额,医衞局回覆指,保障基金结束后,馀额会按政府一般处理指定拨款出现支出馀款的财政程序安排处理,而因当日设立基金属特别行政安排,亦不适用于一般恒常疫苗接种上。局方强调,基金结束并无损受影响人士,向新冠疫苗制造商作出法律追索权利,一如其他疫苗,巿民仍可循民事诉讼提出索偿。

病人疑针后面瘫索偿近2年始获赔

即使成功获得保偿金,申请过程或亦一波三折。Y先生在2021年8月底接种第二针复必泰,当时42岁的他,其后出现面瘫、左眼眼皮下垂、左面完全没有反应,左边嘴部出现麻木等情况,连吃饭和饮水亦有困难。同年9月初,他赴公院急症室求医,确诊出现「贝尔氏面瘫」,惟直至申请保障基金被拒后,始揭当日医护原来「漏报」其个案。他向《星岛》指,当年获时任深水埗区议员袁海文协助下介入,结果终在出事4个月后,即2021年12月中,收到首笔10万元赔偿金。

至去年2月中,因确认面部瘫痪情况持续「26周或以上」,且已「年逾40岁」,Y先生符合索取「250万元伤者最高保障额」的50%,即125万元的资格,最终收取保险公司115万元保障金,「嗰时才知原来要扣番第一批畀我的10万元才发放。」他指,现时面瘫只「医到九成」,难以百分百复原,「若精神不够,不定时会出现左眼眼皮少许下垂」。

他坦言,对索偿过程长达近两年「当然不满意」.形容两次获赔「心情都好烦」,既要提交医疗报告,病情亦影响工作,「公院医生曾说我已痊愈,但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面瘫是否真的已痊愈,幸有议员介绍看私家神经科医生,花了约1.4万元求诊,最后私家医生为我写医疗报告,才成功索偿。」他感叹,在漫长申请过程中,常担心会遇上意外,「到时会否被推卸说全因意外才令我块面咁?」他直言,当日若非寻求区议员介入,恐怕「未必有得赔」,追讨时间或亦会超过两年。

记者:脱芷晴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