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环署新鼠患指数  三区试行最快下月发布  杨碧筠:不能永远追落后 打到低过繁殖率

2024-02-05 00:05

食环署新鼠患指数  三区试行最快下月发布  杨碧筠:不能永远追落后 打到低过繁殖率
食环署新鼠患指数  三区试行最快下月发布  杨碧筠:不能永远追落后 打到低过繁殖率

今届政府上场后即推出打击衞生黑点计划,又加强灭鼠工作,绝大部分衞生黑点情况有所改善,去年更捕获近十万只老鼠。食物环境衞生署署长杨碧筠接受《星岛》访问时透露,明天(6日)将公布评估各区「无鼠百分比」计算方法,即是新的鼠患参考指数,预料最快下月可公布目前正试验的三个分区数字供参考,希望在目前有资源情况下加大力度灭鼠,「全世界无可能将老鼠清零,要将鼠踪压到低过繁殖率、唔骚扰居民、唔影响环境衞生就系成功。」她更多次强调,要改善环境衞生,无论是垃圾、鼠患等,要靠全民起动、同心合力,才能长远有效果。

相关新闻:食环署去年捕获近10万老鼠  将以热能探测摄录机作鼠患参考指数

夜间防治鼠患流动队  将增至60队

针对防治鼠患,杨碧筠形容过去一年署方的做法,是「变阵」、「变法」、「变习惯」。她解释,以往都是日间在街上放鼠笼,成效没有太大进展,之后考虑到老鼠在晚间更活跃,且可于更多地方放鼠笼,推出19队「夜间防治鼠患流动队」,成效不错。去年底署方已加至31队流动队,到目前临近岁晚,短期内增加至60多队人手,「晚晚捉老鼠」。

杨碧筠指,处理鼠患需「变阵」、「变法」、「变习惯」。(锺健华摄)
杨碧筠指,处理鼠患需「变阵」、「变法」、「变习惯」。(锺健华摄)
杨碧筠表示,将公布评估新的鼠患参考指数。锺健华摄
杨碧筠表示,将公布评估新的鼠患参考指数。锺健华摄
杨碧筠直言:「将鼠踪压到低过繁殖率、唔骚扰居民、唔影响环境衞生就系成功。」锺健华摄
杨碧筠直言:「将鼠踪压到低过繁殖率、唔骚扰居民、唔影响环境衞生就系成功。」锺健华摄
杨碧筠表示,将公布评估新的鼠患参考指数。锺健华摄
杨碧筠表示,将公布评估新的鼠患参考指数。锺健华摄
食环署过往于日间在街上放鼠笼,现多在晚间捕鼠。(资料图片)
食环署过往于日间在街上放鼠笼,现多在晚间捕鼠。(资料图片)
老鼠横行令人呕心,也影响环境衞生。(资料图片)
老鼠横行令人呕心,也影响环境衞生。(资料图片)

引入热能探测摄录机 设法压低鼠踪

杨碧筠认为,如果打击老鼠的力度不及其繁殖速度,当局永远都只是在追落后,如果能很大力度打击,「打到低过繁殖率」,鼠踪反弹的机会、能力,及所需的时间需要更多,就算出现反弹迹象都可以即时处理。「变法」就是工具,她介绍今年全面引入热能探测摄录机,配以人工智能技术监察鼠踪,自1月起署方已在中西区、湾仔及东区试行,预料最快三月有数据,半年内则会于全港19区实行。
「变习惯」就是改变市民的习惯,她强调要灭鼠,重点是赶绝老鼠食、住、行的条件,而制造这些条件的往往都是「不小心的市民」,甚至是无公德心的人,未来要联合多个部门合力做好宣传教育。至于以往传媒都会用防治鼠患队的开支,除以捕获的老鼠数目,评估相关工作的成本,杨碧筠不认同这个做法,解释防治虫鼠队负责很多工作,单是老鼠除了放老鼠笼,更要补鼠洞、做宣传教育等,当鼠踪有改善就要处理其他蚊虫问题。

店铺阻街习非成是 致力扭转恶习

另外,全港738个衞生黑点,食环署负责244个,当中九成于去年有显著的改善,其中就店铺阻街,署方与警方进行超过1600次联合执法行动,检取、充公及清除超过20公吨的货物,发出超过7700张定额罚款通知书。根据署方的数据,去年一月发出1711张定额罚款通知书,到12月只发出92张。
杨碧筠强调,店铺阻街不是说个别人士随手掉垃圾的问题,是店铺多年来习非成是的习惯,店家早已将阻街的做法融入其营业操作当中,由现届政府公开表明要致力打击,形势才扭转过来。她笑言,定额罚款通知书发少了,「唔系我哋松手咗,系大部分愿意守法嘅店铺,都改变咗佢哋嘅习惯,呢个正系最想见到嘅结果。」

环境衞生 要靠全民同心协力

从处理店铺阻街问题上,杨碧筠体会到要改变市民习惯,需要强而有力及明确的目标,政府大规模、大力度去做,方可将不良习惯扭转,效果才会持久。她深信街道整洁情况可以维持,暂时看不到复发的迹象,自律及克制成为了新常态,但当局不会掉以轻心,今年会继续将爱护市容、保护环境的新文化持续推广。
记者:郭咏欣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