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港人抑郁指数见新高 男性自信能应付而不愿求助

2024-02-01 12:52

调查:港人抑郁指数见新高  男性自信能应付而不愿求助
调查:港人抑郁指数见新高 男性自信能应付而不愿求助

港人情绪问题严峻,香港心理衞生会研究显示,男性、18至25岁人士的抑郁、焦虑及失眠程度较其他年龄组别人士高,而在不会向专业人士求助的受访者中,整体的抑郁及焦虑程度比愿意求助者为高,而男性比女性较不愿意主动寻求支援。

香港心理衞生会去年透过街站及网上问卷方式测试市民抑郁状况,共收集得2,904份有效问卷,对比2012至2020年举行的6次相同调查,发现港人的抑郁指数再见新高。

香港心理衞生会公布全港抗抑郁指数调查2023。郭颖彤摄
香港心理衞生会公布全港抗抑郁指数调查2023。郭颖彤摄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吴兆文。郭颖彤摄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吴兆文。郭颖彤摄
精神科专科医生黎守信。郭颖彤摄
精神科专科医生黎守信。郭颖彤摄
香港心理卫生会总干事程志刚。郭颖彤摄
香港心理卫生会总干事程志刚。郭颖彤摄
香港心理卫生会助理总干事黄敏信。郭颖彤摄
香港心理卫生会助理总干事黄敏信。郭颖彤摄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吴兆文表示,今次调查访问的设计大致与2012至2020年的相同,发现受访者的总体抑郁指数持续增加,是次抑郁指数为6次相同调查中最令人担心的。

他续指,抑郁困扰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27分。于测试中达15分或以上的受访人士,可以考虑为「临床组别」,即可以估计他们需要接受专业治疗及辅导,此组别的比例由上次调查的8.4%增加至11.1%,升幅逾3成,反映港人的抑郁指数再见新高,非常值得留意。

调查结果显示,不会向专业人士求助的受访者的抑郁、焦虑及失眠情况比愿意求助者为高,当中近3成人士出现中度至重度抑郁。另外,男性较不愿意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原因以「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生活忙碌」及「担心费用昂贵」为主。

两成半受访者重度失眠

压力是影响精神健康的因素之一,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界别人士的压力来源均有所不同,18至24岁人士主要担心学业问题,而25至34岁人士则对工作情况感到压力,35至54岁人士及55 岁或以上人士的压力来源分别为家庭及健康。整体而言,大部分受访者处理压力的方法都是以找朋友及家人倾诉为主。调查亦发现,近两成半的受访者出现重度失眠,而抑郁、焦处与睡眠困扰的关连性强。吴兆文指,市民可从不同角度去了解自己的精神健康状况并予以处理。

▼抑郁症9大症状▼

抑郁症9大症状
抑郁症9大症状
抑郁症症状 情绪低落
抑郁症症状 情绪低落
抑郁症症状 对事物失去兴趣或无法享受
抑郁症症状 对事物失去兴趣或无法享受
抑郁症症状 食欲不振
抑郁症症状 食欲不振
抑郁症症状 失眠
抑郁症症状 失眠
抑郁症症状 激动不安
抑郁症症状 激动不安
抑郁症症状 缺乏动力
抑郁症症状 缺乏动力
抑郁症症状 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抑郁症症状 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抑郁症症状 精神难以集中
抑郁症症状 精神难以集中
抑郁症症状 想到自杀
抑郁症症状 想到自杀

专家:男士求助非软弱 是勇敢尽责

精神科专科医生黎守信表示,抑郁症的病人不只有抑郁情绪,亦会失去对惯常喜好的乐趣,产生负面思想甚至自杀念头,严重者会影响身体健康及思维衰退等。抑郁症治疗需从生理、心理及环境三方面着手,及早诊断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市民多留意身边人的情绪状况。

香港心理卫生会助理总干事黄敏信建议,政府应针对特定组群推出配合的服务方式,例如网上辅导、自学课程等,让男士认识情绪需要,提升求助动机。他亦指,男士求助非软弱表现,更应是勇敢尽责的行为。

他又指,在18至24岁的青年受访者中,近4成4受中度至重度抑郁情绪影响,比例远超其他年龄组群,呼吁政府联同各界制定长远精神健康政策,鼓励于学校课程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及提供更多常设资源,如情绪体验馆、精神健康资源站等,提升青年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记者:郭颖彤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 https://bit.ly/3yLrgYZ

《星岛申诉王》已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