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小学生玩电子产品时长与家长成正比 逾半受访家庭曾爆亲子冲突

2024-01-14 12:47

研究揭小学生玩电子产品时长与家长成正比 逾半受访家庭曾爆亲子冲突
研究揭小学生玩电子产品时长与家长成正比 逾半受访家庭曾爆亲子冲突

有调查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之外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远高于衞生署建议,且与家长使用的时间成正比。如果按数据估算的话,儿童使用时间甚至比家长多一倍。

日均使用4小时 假期增至6小时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于去年7至10月进行一项研究,以问卷访问了773位小学生的父母、祖父母及监护人等,结果显示孩子于学习用途以外,日均花4小时使用电视、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而假日使用时间更大增至平均6小时,比家长多1至2小时,远高于衞生署建议,即小学生每天不应花多于2小时使用电子产品作娱乐用途的指标。如果将小学生分为初小(小一至小三)及高小(小四至小六),则发现高小学生使用时间大幅抛离初小,假期更用超过全日三分一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其中,有逾八成小学生常用电子产品来「观看网络影片」,用来「打机」的则达六成。

调查发现,孩子于学习用途以外,日均花4小时使用电视、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而假日使用时间更大增至平均6小时。资料图片
调查发现,孩子于学习用途以外,日均花4小时使用电视、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而假日使用时间更大增至平均6小时。资料图片
研究于去年7至10月进行,以问卷访问了773位小学生的父母、祖父母及监护人等。陈浩元摄
研究于去年7至10月进行,以问卷访问了773位小学生的父母、祖父母及监护人等。陈浩元摄
郭义聪认为,研究数据显示家长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和时间长度对子女有密切影响。陈浩元摄
郭义聪认为,研究数据显示家长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和时间长度对子女有密切影响。陈浩元摄
结果显示孩子于学习用途以外,平日平均花4小时使用电视、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陈浩元摄
结果显示孩子于学习用途以外,平日平均花4小时使用电视、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陈浩元摄
Candy指疫情期间买了平板电脑给儿子上网课,当儿子接触网络游戏后一度上瘾。陈浩元摄
Candy指疫情期间买了平板电脑给儿子上网课,当儿子接触网络游戏后一度上瘾。陈浩元摄

24.5%家长为私人空间给孩子看手机

逾五成家长认为,子女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但研究发现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与家长成正比,按研究数据估算,家长每日使用时间是1小时的话,其孩子的使用时间便会倍增,达2小时4分钟;约7成家长表示,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是为了让他们「可以放松」,48.4%说是「作为奖励」,「因为儿童闷」的亦占26.7%,「让自己有私人空间」则有24.5%。

逾八成家长表示,有监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亦会预先提醒孩子停止时间,但如果孩子仍然长时间使用,家长倾向使用较强硬的方法处理,逾五成会「没收产品」、三成会「责骂孩子」,亦有约两成会选择「关Wi-Fi」,只有少数家长用温和手段处理,「提醒」或「协商」。超过一半受访家长表示,过去3个月曾经因为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而发生亲子冲突,研究亦指出高小学生发生亲子冲突的机会率比初小学生高。

10岁童母亲:儿子曾躲厕所打机逾句钟

Candy(化名)育有一名10岁儿子,疫情时因经常需要在家上网课,便给儿子买了平板电脑,但不出两三个月,儿子便接触网络游戏并上瘾,每天花两小时打机亦不足够,曾经把自己关在洗手间打机超过一小时,亦曾因被禁止打机而与家人争执,其中有一次更和婆婆起冲突并动手推对方。此外,儿子又因为观看网络影片而学会了讲粗口,还经常提出氪金(充值)的要求。

Candy说,自己也有在闲暇时、如厕等空档时间打机的习惯,认为孩子的行为或多或少受她影响。她表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带孩子出街,现时于假日会尽量与孩子去没有Wi-Fi的地方玩耍,其间如非必要,不会用电话。她亦与孩子「约法三章」,考试前两个星期谢绝电子游戏,孩子成绩有明显进步。现在儿子「打机」情况有所好转,平日只玩1小时左右。她建议家长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小孩上瘾的成因。

女青总主任(青年及社区服务)郭义聪认为,研究数据显示家长自身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和时间长度,对子女有密切影响,家长如不想孩子沉迷,自己亦应做好榜样,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娱乐,多花时间参与家庭活动,强化亲子关系。家长亦应避免过早将电子产品给予幼童,应以图书或益智玩具取代,预防电子奶咀现象。

记者:郭颖彤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