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救急专家」刘楚钊捍卫生命40年 盼港人居安思危

2024-01-08 08:00

刘楚钊医生行医40年,现时出任红十字会主席,推广社区备灾及防灾工作。
刘楚钊医生行医40年,现时出任红十字会主席,推广社区备灾及防灾工作。

极端天气带来的暴雨及反常天气,为港人上了宝贵一课,令去年黑雨后上任的香港红十字会主席刘楚钊医生更显任重道远。作为本港急症医学发展的重要人物,刘医生指,红十字会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正是要提升市民备灾、救灾能力,冀加强社区韧性,共建全民安全网。行医40年,刘医生一直守护生命,由医科生时代协助孕妇分娩「执仔」,到担任飞行医生抢救山难伤者,远赴海外拯救马尼拉人质事件生环者,再到现时领导红十字会应对危机。被称为「救急专家」的他,希望大家居安思危,一起应付气候挑战。

天文台于除夕录得摄氏25.7度,属1884年以来最高温,显示极端天气继续肆虐。气象学家更预计未来的冬天温暖日子增多,寒冷天气减少。救急扶危,是香港红十字会70年来的宗旨,去年世纪黑雨期间,红会的前线人员到各区临时庇护中心,向受灾市民派发应急物资,又去水浸灾区上水石湖新村协助10多户村民善后。当时粪水秽物倒灌入屋,红会人员协助清理淹浸过的家具及消毒家居,防止爆发传染病的「二次灾害」。他形容,红会是特区政府的人道服务助手,总部的「本地赈灾物资处理中心」,可全天候支援灾难事故。
 

 世纪黑雨时,红十字会协助石湖新村居民善后。
世纪黑雨时,红十字会协助石湖新村居民善后。
红十字会协助大澳居民预防水灾。
红十字会协助大澳居民预防水灾。
红十字会近年加强社区救灾工作,推广AED训练。
红十字会近年加强社区救灾工作,推广AED训练。
刘医生指,会与社区团体合作,共建安全健康社区。
刘医生指,会与社区团体合作,共建安全健康社区。
 2018年刘楚钊从医管局退休,离开任职35年的公营医疗体系。
2018年刘楚钊从医管局退休,离开任职35年的公营医疗体系。


养成「遇事随时拿个袋便逃生」习惯

元旦日本发生大地震,纵然于港人而言,地震等天灾十分遥远,惟近年气候变化带来的酷热及暴雨属史无前例新挑战,亦凸显社区应变不足。本身是急症科专科医生的刘楚钊指,红十字会未来5年工作重点,就是加强推广防灾意识,并鼓励市民互助照顾,冀增加社区韧性,减低灾祸伤害。他又指,经历3年新冠疫情,未来亦会多做感染控制教育工作,以备再发生传染病,市民可以自保及减低病症扩散。

刘医生外貌严肃,一派不动如山的模样,访问中多次强调大家要居安思危。他以过去属台风水浸重灾区的大澳为例,现时平安渡过每次台风暴雨,归功多年来当局改善基建设施,同时红十字会亦与地区及生态组织合作,于易受台风影响地区,以蚝壳修建堤坝减缓海水冲力,并举办讲座教导居民防灾。另外,红会又在薄扶林村更换疏水地砖,避免雨水积聚触发水浸,并安排村民进行火警及水灾演习。他指,防灾及备灾工作要从社区和学校做起,简单如市民需于家中预备放有证件副本、饮用水及充电器等物资的逃生袋,「遇事随时拿个袋便逃生」,都要慢慢养成习惯。

现年65岁的刘楚钊与红十字会早有渊源,1993年他出任东区医院急症室部门主管时,已到红十字会担任义务急救讲师,培训急救导师,「当时得闲就去帮手」,至2006年加入红会的委员会,包括医护服务管理委员会等,其后晋身董事会,至去年9月出任主席。

远赴马尼拉拯救人质生还者

2018年,刘医生从医管局港岛东医院联网总监的岗位退休,离开任职35年的公营医疗体系,现时出任养和东区医疗中心医务行政总监。谈到昔日前线急救工作,刘医生仍十分怀念。他是本港急症医学发展的翘楚人物,千禧年代协助成立「飞行医生」服务,并亲自登机执勤。他亦致力把本港「急救服务」提升为「急症专科」,与其他医生成立香港急症科医学院,并出任主席推广。另一方面,他亦多次获任命为外派专家,远赴海外处理多项涉及港人的灾难和事故,包括2004年10月台湾九份车祸、同年12月的南亚海啸、2006年大年初三的埃及车祸、2008年的四川地震,以及2010年的马尼拉人质事件,资历深厚。

对成立「飞行医生」及「香港急症科医学院」,他视如医疗生涯的两个「BB」,都是一手一脚建立,感情至深。他指,最初期是为飞行服务队飞行员提供急救训练,其后增设「飞行医生」服务,他亦登机执勤。他指,在直升机上工作有一定挑战,「机舱内十分嘈吵,光线不足,又热又震」,然而当能救活人命,便觉得一切值得。过去多年,他曾处理多宗行山意外,发现不少事故与市民低估难度、高估个人能力,或预备不足有关;曾有行动不便的中风康复者竟挑战狮子山,结果不到半路便由直升机救走。
 

千禧年代,刘楚钊协助飞行服务队提供「飞行医生」服务,并登机执勤。
千禧年代,刘楚钊协助飞行服务队提供「飞行医生」服务,并登机执勤。
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刘楚钊(中)以外派专家身分到当地协助灾后救援工作。
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刘楚钊(中)以外派专家身分到当地协助灾后救援工作。
2008年5月底,刘楚钊由四川回港,获时任医管局行政总裁苏利民(左)迎接。
2008年5月底,刘楚钊由四川回港,获时任医管局行政总裁苏利民(左)迎接。
南亚海啸后,刘楚钊(右黑衣)奉召到泰国支援。
南亚海啸后,刘楚钊(右黑衣)奉召到泰国支援。
刘楚钊难忘2006年埃及车祸中,14名死者的家属于现场拜祭的哀伤情景。
刘楚钊难忘2006年埃及车祸中,14名死者的家属于现场拜祭的哀伤情景。

地质公园救堕崖市民最惊险

回顾10多年「飞行医生」生涯,他指最惊险一次是到果洲群岛地质公园拯救一名堕崖市民,当时事主俯伏于两处石崖之间的石滩,因位置险要,直升机不能靠近,最后他与机组人员被吊到地面。他称,当时与机组人员面对面,「大家揽住大家,讲句『You jump,I jump(你跳,我也跳)』便落去。」最后伤者获救送院,但已证实死亡。

刘医生难忘的还有在东区医院急症室的「开荒牛」工作,东区医院于1993年启用,他指当时资源紧绌,但他与同事发挥「洪荒之力」,1年内成功争取提供24小时急症服务,其后更发展为急症科训练中心,处理由直升机运送到来的病者,他引以为傲。

灾难意外难以预防,然而及时施援总能救人活命,近年红十字会积极推广「自动心脏除颤器」(AED),于学校及社区举办训练班。刘医生指,港府发展AED较迟,倡议订立《好撒玛利亚人法》,免除施救者的法律责任,消除公众疑虑,可是曾向多任主理医疗事务的局长反映均无回音。

由昔日身处急救前线抢救生命,到现时统筹红十字会的备灾工作,刘楚钊指,生命无常,「希望大家居安思危,加强社区韧性,以应付气候危难。」
 

刘楚钊育有一对子女,近日他将晋身外公。
刘楚钊育有一对子女,近日他将晋身外公。


今年升呢做外公 回味医科生「接生」感受

踏入2024年,刘楚钊医生将晋身外公。对于身份转变,他坦言期待又紧张,然而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早于40年前仍是医科生时已亲身感受。

刘医生1982年于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他忆述1981年时获安排到医院妇产科实习10周,「当时合共『接生』38名婴儿,能够亲手将生命带来世界,十分开心。」刘医生不苟言笑,直至谈及这段往事始面露笑容,声线略为提高。他忆述当时每次入「产房」都小心翼翼,虽然资深助产士一直在旁准备随时施援,然而性命攸关,过程中他要时刻留意母婴状况,「曾遇过幼婴出生得迟,要用吸管吸出来」,幸好大多数幼婴都顺产,母婴平安。
 

刘楚钊与家人到加拿大旅行。
刘楚钊与家人到加拿大旅行。

刘医生担任医管局港岛东医院联网总监的任内,东区医院事故率相对较低。他指,医务工作不容半点失误。爱看电影的他,引用港产片《英雄本色》中影星周润发的对白,「我发誓,唔会再畀人用枪指住我个头」,时刻提醒自己若不慎犯错,要吸取教训,不可重蹈覆辙。

刘医生爱看科幻电影,由早期的《星空奇遇记》、《星球大战》,到近年大热的《Marvel(漫威))》系列电影都不会错过。至于剧情片,他推荐《时光倒流70年》,认为当年采用时空穿梭的桥段十分新颖,加上故事凄美,成就一代爱情经典。

记者:关英杰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