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移民港人回流医重症 势增公营医疗负担 议员促做好识别防滥用

2024-01-08 08:00

独家︱移民港人回流医重症 势增公营医疗负担 议员促做好识别防滥用
独家︱移民港人回流医重症 势增公营医疗负担 议员促做好识别防滥用

本港经历多次移民潮,在海外定居者数以百万计。因港府不会剥夺其永久性居民身份,移民港人只要持香港身份证,随时可返港享用公营医疗,势增负担。消息人士指,留意到有「回流医病」趋势,不少涉癌症等重病。私营业界指,相关现象持续多时,部分返港者在私院作前期治疗后,会再转介回公营医院。有立法会议员认同,未来有需要作大数据分析,识别程度有多严重,避免本港资源遭滥用。

消息:公院不少患者为早年移民

回流香港者不少出于治疗目的。消息指,公院有不少患者为早年移民,或与香港没有显著居住联系人士,也有退休公务员。据悉,有公院前线医护因需向外国医疗机构索取患者病历,而察觉到回流港人在公院治疗趋势;当中除长者,也不乏40、50岁壮年人。据了解,虽然让移民者承担一定医疗成本会较公平,惟划线存在不少困难,如离港年期难清晰分野。另在内地养老港人,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大环境下应与居港无异,但社会或有不同声音。对政府会否探讨相关环节,据了解,政界中对相关现象曾有零星交流,但未有正式会面和讨论任何政策方向。

港府不会剥夺移民港人的永久性居民身份,移民港人只要持香港身份证,随时可返港享用公营医疗,势增负担。资料图片
港府不会剥夺移民港人的永久性居民身份,移民港人只要持香港身份证,随时可返港享用公营医疗,势增负担。资料图片
本港经历多次移民潮,在海外定居者数以百万计。资料图片
本港经历多次移民潮,在海外定居者数以百万计。资料图片
据了解,部分返港者在私院作前期治疗后,会再转介回公营医院。资料图片
据了解,部分返港者在私院作前期治疗后,会再转介回公营医院。资料图片
消息指,公院有不少患者为早年移民,或与香港没有显著居住联系人士,也有退休公务员。资料图片
消息指,公院有不少患者为早年移民,或与香港没有显著居住联系人士,也有退休公务员。资料图片
据悉,有公院前线医护因需向外国医疗机构索取患者病历,而察觉到回流港人在公院治疗趋势;当中除长者,也不乏40、50岁壮年人。资料图片
据悉,有公院前线医护因需向外国医疗机构索取患者病历,而察觉到回流港人在公院治疗趋势;当中除长者,也不乏40、50岁壮年人。资料图片

议员举例消费券 认同福利应具针对性

医疗衞生界议员林哲玄指,港人若回港居住及使用医疗服务,当然欢迎,但持有外国国民身份、长年定居海外且只交外国税者,应否有同等看待,值得政府思考,「任何地方均不会允许离开十几廿年的人续享同样福利。」新民党议员陈家佩认同福利应具针对性,如早前派消费券也是「移民好耐就无」,但大前题是需有大数据分析,掌握是否存在滥用的灰色地带和严重程度。选委界议员陈凯欣指,本港无限制双重国籍,划定移民身份要小心,「如陪子女留学离港数年者,是否当移民?」她续指,公院现补贴港人九成治疗费用,向非本地居民收费确可收回成本,但要评估行政效益,「如能否要求病人申报过去半年常居地,视乎移民者占比再定对策?」

香港私人执业专科医生协会会长郭宝贤指,临床上相关病人以居加拿大、年逾五旬者占多,多涉癌症。资料图片
香港私人执业专科医生协会会长郭宝贤指,临床上相关病人以居加拿大、年逾五旬者占多,多涉癌症。资料图片
中大临床肿瘤学系教授陈林指,相关病人近年微升5至10%,私家一年约有5至10人。资料图片
中大临床肿瘤学系教授陈林指,相关病人近年微升5至10%,私家一年约有5至10人。资料图片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李宇聪指,不乏鼻咽癌、EGFR突变型肺癌病人回港治疗。资料图片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李宇聪指,不乏鼻咽癌、EGFR突变型肺癌病人回港治疗。资料图片
医疗衞生界议员林哲玄指,港人若回港居住及使用医疗服务,当然欢迎,但持有外国国民身份、长年定居海外且只交外国税者,应否有同等看待,值得政府思考。资料图片
医疗衞生界议员林哲玄指,港人若回港居住及使用医疗服务,当然欢迎,但持有外国国民身份、长年定居海外且只交外国税者,应否有同等看待,值得政府思考。资料图片
新民党议员陈家佩认同福利应具针对性。资料图片
新民党议员陈家佩认同福利应具针对性。资料图片
选委界议员陈凯欣指,本港无限制双重国籍,划定移民身份要小心。资料图片
选委界议员陈凯欣指,本港无限制双重国籍,划定移民身份要小心。资料图片

医疗界:回流病人多涉癌症

医疗界向《星岛》指,「回流医病」存在多时。养和医疗集团指,虽无具体数字,但确有一些移居海外港人冀返港就医,旗下质子治疗中心启用后,也有癌症患者专程从外地回港治疗。香港私人执业专科医生协会会长郭宝贤指,临床上相关病人以居加拿大、年逾五旬者占多,多涉癌症,「当地公营主导,有钱都无得睇私家,故会返香港。」另部分复杂或晚期的肺癌、淋巴癌和塞肠病人,在海外未必获积极治疗,也要回流;另不少人返港探亲顺道做内窥镜、磁力共振扫描(MRI)等检查。

中大临床肿瘤学系教授陈林指,相关病人近年微升5至10%,私家一年约有5至10人,「有30、40岁,也有50岁或长者;部分在私家检查后,再转回公院排队。」陈指,英国、加拿大须经全科医生(GP)转介至专科治疗,有癌症病人不欲苦候,加上希望亲人照应回港,「且本港治疗鼻咽癌、肝癌、胆管癌等属世界前列,外国医生也会劝当地港人返港医治。」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李宇聪指,不乏鼻咽癌、EGFR突变型肺癌病人回港治疗,且除欧美地区,亦有居泰国、印尼港人回港抽针确认病灶及治疗方向后,再返东南亚医院跟进。另居内地港人对香港医疗较有信心,每年10多人返港治疗。

回港治疗潜在人口惊人

翻查资料,医管局治疗癌症患者负担逐年递增,2022/23年度开支近14亿元,较6年前增逾倍。因港府未有正式统计移民人口,按入境处数据,全港现有684万人已换新智能身份证,占需换证的804.7万人的85%。换言之,约120.7万人仍未换证,扣除估算的52.2万宗逾期换证申请,即有68.5万张旧证持有人未返港。对照政府统计处估算,本港去年年中有近750万人口,常住居民占725万人,与已换证数据相若。因移民者日后仍可回港更新证件,回港治疗潜在人口惊人。

记者:脱芷晴

---

《星岛申诉王》将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