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团队研发「喷鼻式口罩」 鼻内喷「涂层」有效消灭病毒

2023-12-29 15:41

中科院团队发表「喷鼻式口罩」研究报告。
中科院团队发表「喷鼻式口罩」研究报告。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近日,该所提出「鼻内口罩」的新策略并创新给药剂型,经小鼠以及人鼻腔数字模型、人呼吸道仿真模型验证,发现可以在鼻腔壁处形成保护层,实现对病毒气溶胶的拦截,并能够使病毒失活。

国家卫健委提醒民众正确配戴口罩。 新华社
国家卫健委提醒民众正确配戴口罩。 新华社
配戴口罩应注意时限,及时更换。 新华社
配戴口罩应注意时限,及时更换。 新华社
口罩专人专用,注意不能交叉使用。 新华社
口罩专人专用,注意不能交叉使用。 新华社
在北京,有不少人外出仍有戴口罩。 AP
在北京,有不少人外出仍有戴口罩。 AP
长者等高风险人士到人多密集地方仍建议戴口罩。 美联社
长者等高风险人士到人多密集地方仍建议戴口罩。 美联社

使用口罩一直是公共卫生工作中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然而有研究显示,口罩对新冠病毒防护效果其实只有67%,对其变种病毒例如Omicron等,防护效果甚至更差。

气溶胶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研究人员设想在鼻腔设置「关卡」或「护盾」拦截病毒,基于多年的生物剂型工程研究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马光辉和研究员魏炜团队创制了「鼻内口罩」,喷一喷,就像在鼻子里戴了一层口罩。

它由携带正电荷的温敏型水凝胶(GEL)与表面高表达病毒受体的微米级细胞囊泡(MV)嵌合而形成保护层(MV@GEL)。温敏型水凝胶的状态可随温度变化,温度低时像液体,温度较高时则形成水凝胶。

当病毒气溶胶进入鼻腔,正电荷的GEL能够拦截吸附负电荷的病毒气溶胶颗粒,阻断其向下游气管及肺部传播。而嵌合在凝胶中的MV能够进一步诱捕病毒进入囊泡内部使其失活,以保护鼻腔上皮细胞不被病毒感染。上述「拦截」和「失活」的协同作用,降低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研究团队与过程工程所介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利民团队展开交叉合作,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颗粒模拟(CFD-DPS)技术计算在呼吸行为下气溶胶颗粒的鼻腔内分布状态,证明MV@GEL对气溶胶颗粒的截留率达93.2%。

上述研究12月18日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目前仍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实际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但研究人员表示,鉴于该体系构建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未来有望通过更换微米级细胞囊泡上的病毒受体,快速构建针对不同病毒的特异防护型「鼻内口罩」。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