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城大学者林芬拍纪录片为尼泊尔女孩发声 7年心血结晶夺华沙国际电影节大奖

2023-12-04 13:30

城大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兼协理副校长(环球战略)林芬
城大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兼协理副校长(环球战略)林芬

温柔的力量细水流长,城大学者林芬与团队用7年时间拍摄和制作纪录片《琼英卓玛:次第花开》,记录尼泊尔佛教尼姑琼英卓玛从被家暴的困境中绝处逢生,以歌声改变当地女孩命运的故事,深入探讨尼泊尔教育体系,乃至全球女性地位等议题,获国际电影节大奖肯定。她期望,唤起公众对女性教育权的关注,「我想让大家知道,世上还有一群女孩正为自由而努力。」 

琼英卓玛的艺术成就享誉国际。
琼英卓玛的艺术成就享誉国际。

「我长大后是不是也要嫁人?」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贫苦家庭,伤痕累累的小女孩抱着遍体鳞伤的母亲问道。女孩记忆里的童年,父亲狂暴蛮横,不由分说毒打她和母亲,只有默默哼唱的歌声,能分担一点痛苦。她心想,婚姻糟透了,「出家」是逃避挨打的唯一方法。

13岁那年,女孩为摆脱「命运」削发为尼,到藏传佛教的寺庙修行,随祖古乌金仁波切禅修,唱诵梵文。她空灵纯净的歌声抚慰人心,登上国际舞台,成为世界知名的「咏唱尼姑」;她创办女尼寄宿学校,为同样「命运」的女孩提供免费住宿和现代教育。她是琼英卓玛(Ani Chöying Drolma),为女性发声的歌唱家。

琼音卓玛以歌声  改变女尼命运

许多知名导演曾想把琼英卓玛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均被她婉拒,最终她答应了学者林芬和其团队的邀请,与学校的小女尼一同拍摄纪录片。7年后该部名为《琼英卓玛:次第花开》的电影面世,由林芬和媒体人白杉联合执导,已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司徒兆敦和纪录片导演周兵任监制,奥斯卡纪录片获奖者杨紫烨任顾问,记录了琼英卓玛为女性受教权奋斗的历程,日前在第39届华沙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亚太电影评审团大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

林芬是城大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她说,与琼英卓玛相识相知的源头,是2012年与系上学生到琼英卓玛创办的「圣度母学校」考察。当地文化重男轻女,不少女孩将出家视为唯一出路。该校专门女尼提供免费现代教育。某次学校下午茶时间,林芬目睹有小女尼坐在操场边,一边喝茶,一边看英文报纸,「夕阳打在她身上,我觉得好美!我很好奇是甚么样的人,能够帮助这群贫苦的女孩保存女性的优雅。」

回港后,林芬持续关注琼英卓玛,直至2015年,琼英卓玛身体抱恙,担心校内女尼失去庇护。那年,林芬和琼英卓玛再次见面,「我觉得在那场对话没有说服与被说服,我把我们想做的事告诉她,她认为时间到了、人对了,就开始了。」

琼英卓玛开办女尼学校,让遭受同样命运的女孩有栖身之处。
琼英卓玛开办女尼学校,让遭受同样命运的女孩有栖身之处。

电影的主线围绕琼英卓玛的成长和变化,并以其音乐串联不同故事,副线记录4位不同年龄段的女尼,比喻琼英卓玛的过往,以及选择不同道路的可能性。为了深入了解女孩的故事,林芬和白杉曾到学校暂住,与校内数十名女孩逐一对话,「我们做了很多预采访,素材量远比现在呈现的要多。」

「她们看起来很阳光、很优雅,但每人揭开伤疤都有悲惨过往。」她举例,副线的1号女配角卓玛次仁是营养不良的8岁女孩,女孩的母亲怀孕时被关一周没饭吃,「她妈妈说起这件事时眼中仍带着仇恨,有次她丈夫喝醉酒回家,把汽油倒在她身上,点了一根烟扔过去,她抱着孩子跑出去,在地上一直打滚,才把身上的火扑灭,我们听到很多这样的故事。」

个人争取转变为为心灵自由

7年期间,她见证琼英卓玛和小女尼的变化。电影体现多种层次的自由,从琼英卓玛最早想逃离家暴,争取个人层面的自由,后来找到「武器」,从教育和音乐入手,协助同样「命运」的人摆脱困局,最后她不再受过去的苦难控制,圆满父亲遗愿,回玉树寻根,与同父异母的哥哥相见,并在家乡开了场万人演唱会,与过去好好道别,「放下痛苦,才能得到内在的自由、心灵的自由。」

电影的主角是琼英卓玛,但林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故事,「30年前琼英卓玛遇到的事,30年后重复发生在这群女孩身上,这是一个社会性议题。我想让大家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群被忽略的女孩,正为自由而努力。」她和团队盼通过电影,投射出跨时空、跨地域的社会现象。那些恐惧、压抑、绝望与荒唐的「命运」,此时此刻仍在世界某个角落发生。

林芬(右一)与团队横跨不同地区拍摄女尼的故事。
林芬(右一)与团队横跨不同地区拍摄女尼的故事。

片中擅长画唐卡(藏传佛教的绘画艺术)的3号女配角益西曲珍,当年在电视上看到琼英卓玛定下人生目标,希望成为唐卡老师,惟因家境贫乏,中途辍学工作。林芬事后有与她见面 ,「现实不允许她继续学唐卡,她的灵气被生活磋磨掉了。」

与之对比的4号女配角白玛仁钦,在大学取得佛学硕士学位,返回女尼学校当校长。女孩毕业那天,琼英卓玛喜极而泣。种子一旦生根发芽,或会带来无限惊喜。

盼特别展映 将讯息传递出去

「生命的苦难已经够多,我想用影像把一丝温暖留住。」林芬说,真正鼓励人向前走的,是苦难中遇到的一点点善意和温暖,「片名叫『次第花开』,次第是一个顺序,花朵一朵接一朵盛开,希望能够给那群女生,以及面临同样困境的女生力量。」

电影由白杉、林芬和主创团队独立投资,多年来跟随琼英卓玛到8个国家和地区拍摄,因资金有限,需要聘请当地团队协助拍摄,又因包含尼泊尔语、藏语、普通话、英语和广东话多种语言,翻译和剪接困难重重。无奈的是,因票房考量,纪录片难被戏院安排上线,林芬说:「我们很希望做特别展映,让更多女孩的故事能被看见、被听见。」

《琼英卓玛:次第花开》获第39届华沙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亚太电影评审团大奖肯定,图为林芬(前排左一)与联合导演白杉领奖后致谢。
《琼英卓玛:次第花开》获第39届华沙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亚太电影评审团大奖肯定,图为林芬(前排左一)与联合导演白杉领奖后致谢。
林芬(左)与联合导演白杉(右)。
林芬(左)与联合导演白杉(右)。

参加国际电影节 争取与观众交流

「我们是独立电影,能入围国际A类电影节,已经是我们可以奢望的最好成绩了。」林芬分享参与华沙国际电影节的趣事,每场放映前后,她与联合导演白杉均会到场,与观众交流,当日趁着观众欣赏电影期间,赶到颁奖礼会场,是毕生难忘的经历。

林芬笑说,因较迟入场,进场后台上正描述一部电影的内容,「我和白杉还说,有人跟我们做类似的题材,要去看看别人怎么拍的,就突然听到我们的名字,一下子脑袋一片空白。」下台前,她与白杉约好以波兰语的谢谢(dziękuję)作结,没料讲完后现场传出笑声,「后来才知道,我们发音不标准,把正式的『谢谢』讲成随意的『谢啦』。」

领奖后,两人没有参与记者采访和酒会,匆忙赶回展映的戏院,与刚看完电影的观众进行问答互动,观众也为两人高兴。她希望对多年陪她走过来的白杉和团队夥伴致谢,主创团队、各地团队也好,琼英卓玛本人也好,从未有人对她提出质疑或催促,「大家真的蛮宽容我的,还好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下一步,她将与城大的鄢秀教授合作,为纪录片做出3条独立的口述影像轨道,希望将来特别展映时,能邀请视障人士到戏院欣赏。

林芬将为电影加入不同语言的口述轨道,盼盲人也能进场看电影。
林芬将为电影加入不同语言的口述轨道,盼盲人也能进场看电影。

强调媒体素养重要性 勉励年轻人不要轻易被定义

林芬任教和研究媒体与传播,她认为在现今世代,媒介素养很重要。

2009年,林芬曾撰文谈及媒介的影响力,她解释当时背景,接近内地已故诗人海子和香港已故明星张国荣的忌日,媒体有大量关于两人的报道,更有地产商以海子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销售宣传。有天她在郊野看到市民祭祖有感而发,「我们是在怀念故人,还是消费故人?」

她思考,若年轻人没有读过海子的诗,对诗人的理解或许会被误导,「某种意义上看,媒介筛选记忆、书写历史,所以媒体素养很重要,公众要知道媒体为何这样报,形成个人判断。」

此外,她提到,商业化也让部分纪录片难以持续,「纪录片最高成本是时间,制作团队的压力会很大。」她希望,大专院校能把研究和教育结合,成为发展纪录片的平台,学生也能借助影像,了解社会,传承文化。」

她勉励年轻人不要轻易被定义,「我们都会被贴标签,但我们不能就此被定义,这样才有开拓无穷的可能性。」

记者:林家希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