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珊瑚礁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惟小浪茄等6普查地点录得白化

2023-12-03 16:41

桥咀洲的珊瑚群落及普查队伍使用的样线。政府新闻处
桥咀洲的珊瑚群落及普查队伍使用的样线。政府新闻处

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今日(3日)公布今年的香港珊瑚礁普查结果,整体珊瑚健康状况良好,物种多样性维持于高水平。

10地点录得逾50%珊瑚覆盖率  东平洲亚妈湾达74.3%

香港珊瑚礁普查今年6月展开,为期5个月,普查范围广阔,包括多个具重要生态价值的地点,涵盖香港东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长的地方,由北面的东平洲一直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岛。33个普查地点中,9个位于海岸公园,包括海下湾海岸公园、印洲塘海岸公园及东平洲海岸公园。

珊瑚礁普查员进行珊瑚调查。政府新闻处
珊瑚礁普查员进行珊瑚调查。政府新闻处
桥咀洲的笛鲷。政府新闻处
桥咀洲的笛鲷。政府新闻处
果洲的拟鲈。政府新闻处
果洲的拟鲈。政府新闻处
浪茄湾的杂色龙虾。政府新闻处
浪茄湾的杂色龙虾。政府新闻处
香港珊瑚礁整体健康状况良好。政府新闻处
香港珊瑚礁整体健康状况良好。政府新闻处

   

各个普查地点录得的珊瑚覆盖范围由12.8%至74.3%不等,有10个地点录得超过50%的珊瑚覆盖率,其中5个地点位于海岸公园,而东平洲亚妈湾的珊瑚覆盖率最高,达74.3%。

6普查地点录得珊瑚白化  包括吉澳鸡公头、印洲塘坳鱼咀及小浪茄

渔护署发言人说,今年夏季潜水员在6个普查地点录得珊瑚白化现象,包括吉澳鸡公头、印洲塘坳鱼咀、娥眉洲乌排、海下湾珊瑚滩及小浪茄。白化的影响程度仅属轻微及只限于局部地方,可能因夏季水温上升所致。」
   
参加普查的义务潜水队亦在10个评估地点进行「珊瑚检视」,透过特定的珊瑚健康监察表找出珊瑚色素的浓度,珊瑚的颜色越深,表示健康状况越佳。本年的珊瑚色素平均指数为4.28,结果比去年(4.06)稍佳,远高于一般平均值(3),显示整体珊瑚健康状况良好。

该次普查录得全数20个指定指标物种

香港珊瑚礁普查的方法及搜集数据的模式均依照现有国际标准,除记录珊瑚覆盖率和健康状况,潜水员亦会记录预先订定的指标物种(包括20种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该次普查录得全数20个指定指标物种,最常见的为蝴蝶鱼、石斑、眉鱼、笛鲷、海参、海胆及宝贝螺,而大部分地点所录得的物种数目都很多。大部分石斑、眉鱼、细鳞和笛鲷在香港东面水域的伙头坟洲和香港东北水域的赤洲、黄竹角海及娥眉洲西录得。
   
所有普查地点均没有破坏性捕鱼作业痕迹,但在8个地点发现有弃置渔网的情况,影响程度仅属轻微。渔护署将安排承办商清理。
   
香港珊瑚礁普查属一项全球计划,为促进珊瑚礁的可持续管理而推行。在本港进行的珊瑚礁普查,旨在提高市民对珊瑚生态重要性及保护珊瑚的意识,及提供最新资料,以便护理和管理本港的珊瑚。香港珊瑚礁普查基金(基金)1997年首次举办珊瑚礁普查,而渔护署自2000年起与基金携手合作,普查工作日益获得市民关注和支持。今年参与该项活动的义务潜水队共有103支,潜水队员超过1150人,人数约是1997年的30倍。为表扬他们的贡献,渔护署在今天举行的珊瑚礁普查闭幕典礼向参与队伍和科学家颁发纪念品及证书。
   
珊瑚群落是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很多海洋动植物赖以为生。为妥善护理本港的珊瑚群落,渔护署一直致力推行一系列措施和计划。主要措施包括设立海岸公园和海岸保护区;举办教育和宣传活动,加深巿民了解珊瑚群落的重要性;每年进行珊瑚礁普查监察本港珊瑚群落的情况;以及研究及采取缓解措施以修复退化的珊瑚群落等。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