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逝世︱「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论述由他「贡献」 周恩来说「博士到底是博士」

2023-11-30 13:53

周恩来教基辛格用筷子。
周恩来教基辛格用筷子。

基辛格是中美建交推手,并是撰写《中美联合公报》的主要成员。当年在外交部美大司美国处工作、后担任了外交部档案馆馆长的廉正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时任总理周恩来后来在讲解《中美联合公报》时谈道,其中关键的一句话是基辛格贡献的,我们挖空心思也没有想出来,「所以博士还有博士的好处」。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开启「破冰之旅」。尼克逊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见面后即前往中国名胜古迹参观,但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哪也没去,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关在房间里就中美联合公报的未尽部分进行最后的谈判。

公报的主要内容在基辛格1971年11月访华时已达成协议,尤其是突破了其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表述,即:「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与毛泽东会面,由基辛格(右一)陪同。左一是周恩来。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与毛泽东会面,由基辛格(右一)陪同。左一是周恩来。
周恩来教基辛格用筷子。
周恩来教基辛格用筷子。
基辛格和邓小平把酒言欢。
基辛格和邓小平把酒言欢。
70年代基辛格和周思来见面,促成中美建交。
70年代基辛格和周思来见面,促成中美建交。
1971年基辛格多次密访中国,促成中美建交。
1971年基辛格多次密访中国,促成中美建交。
基辛格促成了中美建交。
基辛格促成了中美建交。
1973年,基辛格在美国国务院记者会上。
1973年,基辛格在美国国务院记者会上。

廉正保表示,周恩来后来在讲解中美联合公报时谈道:「这句话是基辛格贡献的,我们挖空心思也没有想出来。这样人民的意见也表达出来了,所以博士还有博士的好处。我们原来提『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蒋介石也是这么说的,但美方坚持要改称『一部分』,因为他们国内有人反对。我们同意了,因为『一个省』和『一部分』是一样的。『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一句中的『立场』二字也是美方提出的。」

另外,关于美国从台湾撤军的表述,双方仍有不小差距。乔冠华提出的方案是,美国「将逐步减少并最终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基辛格拒绝了,因为美国公众绝不会答应。基辛格提出的折中方案是,将撤军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前提」联系起来。乔冠华请示后也拒绝了。

这样谈判陷入了僵局。基辛格问,如果找不到可为双方接受的措词怎么办?乔冠华回答说,这就难说了,达不成协议不发公报也可以。这让基辛格有些紧张,因为如果公报不能发表,尼克逊访华成果就无法体现。

最后,又是「博士」想到了一个主意,把撤军这句话拆成两句来说,这样就可以表达更微妙的意思。乔冠华立刻表示有些兴趣,还进一步提出用「前景」来代替「前提」,基辛格觉得这样更好。大功终于告成。

基辛格感叹:「中国领导人尽管富于魅力和意识形态热情,但他们是我所见到的最不动感情地推行均势政治的人。」

他说,尼克松访华的真正意义并不是签订了什么正式协议,而是两个强大国家的领导人互相「估量」了对方,并且认定他们能够执行并行不悖的外交政策,使国际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基辛格后来曾感叹:「我们已十分清楚,中国人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偶然的。」

基辛格说,通过几年精心培育,美中之间发展了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这是一种建筑在地缘政治利益上的奇特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因从未正式明文规定而更为有效。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