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莲︰爱国主义教育要「更立体」 如穿华服活动 日后或有京官办教师讲座

2023-11-12 12:44

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加强本港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加强本港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加强本港的爱国主义教育及打造国际教育枢纽,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今日(12日)接受无綫新闻《讲清讲楚》访问,形容本港未来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方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又指过去的教学方式或过于沉闷,强调局方希望让学生更「立体」了解国家,例如穿华服等。她又透露不排除日后将有京官或中联办官员为教师进行讲座或工作坊。

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加强本港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加强本港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加强本港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加强本港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加强本港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加强本港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片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资料图片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资料图片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资料图片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资料图片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资料图片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资料图片

 

对于局方推广爱国主义教育,有意见认为与国民或国安教育十分相似,蔡若莲表示,任何的学科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永远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故局方在课程或教学上的安排,会随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及与时并进。

被问及会否增加学生的课时比例,蔡若莲不认同,但指课时确实是有限的,但局方不会不断加长课时,强调内容本身不会增加很多,又指小学设弹性课时,已提高至两成半,认为从小朋友的学习而言,理应「广阔均衡」,强调局方推行爱国主义教育会以「多重进路、互相配合」方式进行,指结合学科与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故此不存在「加课时」的问题。

蔡若莲续指,本港过去的教学方式或过于沉闷,强调局方希望让学生更「立体」了解国家,例如穿华服等。她指出局方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同学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从而他们会进行反思,并产生个人的感受,以积极正面的观念去建立自己的国民身份认同,她又透露不排除日后将有京官或中联办官员为教师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至于会否参考内地法规,学校做得不好有处分。她形容内地条文的应用相对严重,本港教师专业操守指引已有一定的规范。

《施政报告》亦提出8间资助大学的非本地学生限额由2成增至4成。资料图片
《施政报告》亦提出8间资助大学的非本地学生限额由2成增至4成。资料图片

称不存在以公帑补贴非本地大学生

《施政报告》亦提出8间资助大学的非本地学生限额由2成增至4成,蔡若莲强调有关政策绝不影响本地生入读大学机会,她又指出本港不论是基础还是高等教育,都不是以牟利为目标,也不会朝产业化这个角度去发展,称本港主要是从人才培育的角度出发,故特区政府招募更多非本地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让本港的高等教育 更具国际化和多元化,同时这些多元和国际化的人才,可以支撑香港八大中心的未来及展,令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更具多元和有活力。近年八大院校招收的非本地生大多来自内地 ,被问及应否设定上限,蔡若莲指每年内地每年适龄的大学毕业生超过千万,香港对内地的留学生而言有地利优城,故相对来说学生人数会较多,认为情况可以理解。

她又指,非本地学生的学费是直接收回成本,不存在用公帑去补贴非本地学生,扩大非本地收生限制不会影响本地学生入学机会,指非本地学生是以「超收」方式收生,并非由教资会资助。

现时全球各国出现「少子化」问题,对于日后在「北都」设大学教育城是否合乎现实,蔡若莲认为,现时本港高等教育面对的瓶颈位,正正就是土地不够,故局方会配合北都的发展,强调局方有责任为未来教育发展未雨绸缪、及早规划,她又不担心日后八大院校会存在「有学位冇人读」的问题。

《施政报告》又称,政府将向「应用科学大学」提供财政和配套支援,蔡若莲表示,局方第一步将会与评审局和业界一起讨论,「究竟应用科学大学应该具备甚么条件、收生是怎样、课程是怎样?」 她表示将会尽快公布有关详情,又强调最重要是实习和职场的无缝交接,故相信企业和应用科学大学的合作会大大加强。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