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冲突│拆局:中方公开批评以色列 外交姿态根本变化,出于战略需要?

2023-10-16 17:53

以色列空袭加沙后,当地巴勒斯坦人抬走伤者。美联社
以色列空袭加沙后,当地巴勒斯坦人抬走伤者。美联社

以哈冲突持续一周,中国表态不断调整,从原先试图保持中立到公开批评以色列。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星期六(10月14日)首次公开点名批评以色列的行为已超越自卫范围,应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

相关新闻:
以巴冲突 | 埃及将重开放拉法关口 愿主办峰会商以巴冲突
以巴冲突 | 行凶前大喊穆斯林去死 美71岁房东26刀杀巴勒斯坦裔男童
以巴冲突 | 加沙2670死9600伤百万人流离失所 医院发电燃油将于1天内用罄
以巴冲突 | 美空军加强区域部署 A-10攻击机队飞抵中东基地


分析认为,王毅的最新表态显示北京对以哈冲突的外交姿态已出现根本变化,对以色列计画摧毁哈马斯可能引发新一轮中东战乱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担忧。也有分析认为,中方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包括要抓紧发展中国家去对抗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之一。

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哈马斯7日突袭以色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次的表态是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立即停火,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像对俄乌战争的表态一样,表面保持中立。

↓↓看图认识.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

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背景。
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背景。
初期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在加沙的分支。
初期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在加沙的分支。
初时目标是消灭以色列。
初时目标是消灭以色列。
哈马斯多年来不断与以色列交火。
哈马斯多年来不断与以色列交火。
伊朗被指是哈马斯最大支持者。
伊朗被指是哈马斯最大支持者。
多国列哈马斯为恐怖组织。
多国列哈马斯为恐怖组织。

由于中国没有谴责哈马斯,以色列对此有意见,并引起当时正访问中国的美国联邦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的批评。

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在安理会,中东问题特使与有关国家官员通话,以及王毅与巴西总统顾问、欧盟外长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通话中,都统一口径,加上「中方反对和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但没有公开点名哈马斯,有意模棱两可。

中国官方公布中东问题特使翟隽12日与以色列外交部负责亚太事务的副总司长哈帕兹(Rafi Harpaz)通话,翟隽说「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没有私利,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

10月13日,外长王毅在第12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会上,表示「以色列有建国的权利,巴勒斯坦同样有建国的权利,以色列人得到了生存的保障,巴勒斯坦人的生存谁来关心?」

    看图认识.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百年仇怨如何累积↓↓

以色列与阿拉伯之间的仇怨,可溯至逾百年前。
以色列与阿拉伯之间的仇怨,可溯至逾百年前。
犹太人一战后已逐渐迁移到中东。
犹太人一战后已逐渐迁移到中东。
以色列1948年建国。
以色列1948年建国。
阿拉伯联盟建以色列建国翌日,即发动攻击。
阿拉伯联盟建以色列建国翌日,即发动攻击。
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触发第二次以阿战争。
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触发第二次以阿战争。
第三次以阿战争,被认为是影响最大。
第三次以阿战争,被认为是影响最大。
第四次以阿战争直接影响全球石油供应。
第四次以阿战争直接影响全球石油供应。
大批巴勒斯坦人在第五次以阿战争中被杀害。
大批巴勒斯坦人在第五次以阿战争中被杀害。

10月14日,王毅在与沙乌地阿拉伯外长费萨尔通话中,重申北京反对和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以色列的行为已超越自卫范围,应认真倾听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秘书长的呼吁,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

这是王毅过去一周5次就以哈冲突公开发声以来首次点名批评以色列,但尚未明确谴责10月7日向以色列发动袭击的哈马斯。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王毅点名批评以色列,显示中国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区进一步对哈马斯发动军事攻击,进而引发新一轮中东战乱的「担心是前所未有的」。这不仅将进一步导致大量平民伤亡,还可能造成地区军事冲突升级,外界也关注支持哈马斯的伊朗会不会插手。

王毅呼吁以色列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新华社资料相
王毅呼吁以色列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新华社资料相
以军坦克在加沙边境推进。路透社
以军坦克在加沙边境推进。路透社
以军挥兵加沙在即,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赴军营视察探访。
以军挥兵加沙在即,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赴军营视察探访。
在以军轰炸加沙后,巴勒斯坦人在废墟中找寻生还者。路透社
在以军轰炸加沙后,巴勒斯坦人在废墟中找寻生还者。路透社
加沙内继续有巴勒斯坦人坐车撤离。路透社
加沙内继续有巴勒斯坦人坐车撤离。路透社
加沙地带内,巴勒斯坦人发起零星抗议以色列行动。路透社
加沙地带内,巴勒斯坦人发起零星抗议以色列行动。路透社
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向传媒展显悲伤惊惶的神色。路透社
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向传媒展显悲伤惊惶的神色。路透社

朱锋分析称,本轮以哈冲突在国际舆论间引发的分歧对立是多年来前所未见,中东战乱背后的历史根源也再次被谈论,以色列不断扩大犹太人定居点,进入巴勒斯坦人居住区打压巴人生存空间,「激发国际情绪反弹是空前的」。欧洲则担心新一波难民潮涌入,进一步深化跨区域骚乱动荡。

朱锋也研判,中东一旦爆发战乱将加剧全球经济能源供应危机,对中国不利,也可能进一步深化乌克兰战争的对立矛盾,「中国非常担心这些问题,所以王毅最近的表态,和中国外交部刚开始相对比较温和的姿态,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

邓聿文:以色列在新疆问题上附和西方

旅居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邓聿文在美国之音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北京向来在以巴问题上支持巴勒斯坦,这次以色列对加萨发动地面进攻清剿哈马斯,及以色列之前在新疆问题上附和西方,都可能是北京偏向巴勒斯坦的原因。

但说到根本原因,是北京本身的战略需要。

文章指出,中国的外交支点在第三世界即全球南方国家(大意指发展中国家),中国一向以发展中国家代言人自居,号称支持弱小民族和国家,把自己塑造成正义的力量。「当冲突双方一方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另一方被认为是贫困落后国家时,北京的情感和立场就天然偏向后者。」

虽然中国已被国际看成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强权,但这这种立场没变,而这与国家利益有关,尤其在美中对抗下,北京需要抓紧全球南方国家去对抗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以色列虽然与中国关系向来不错,但也是美国的西方盟友之一。

文章又指出,中东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对中国及对一带一路的成败也很重要。因为中东多数国家有钱,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来推销一带一路,其经济力量才能进一步深入和支配中东。

中东也是穆斯林国家相对集中的地区,搞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有利中国的西北安全。这也是北京今年促成沙乌地阿拉伯和伊朗复交,并打算撮合以巴和解的利益诱因,符合中国在中东的长期利益。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