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共治计划︱彭飞舟推算未来将有100万人患慢性疾病 冀及早筛查治疗

2023-09-30 10:24

(左起)彭飞舟、李力纲、刘知行及张伟麟介绍「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资料图片
(左起)彭飞舟、李力纲、刘知行及张伟麟介绍「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资料图片

政府将于11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为期3年,目标资助45岁或以上、未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历的香港居民参加,以共同付费(Copayment)形式去私营市场筛查及治疗服务。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重申,目标可以筛查20万人,希望越来越多,不会为参加人数设上限。

彭飞舟在电台节目上表示,45岁以上人士患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风险大增,患心脏病的风险,随著过了45岁之后,亦将会大幅提升,从40至44岁的1.1%升至65至74岁的44.5%;现时45岁以上人士,有3成患糖尿病或高血压,1成7人属隐性患者,推算未来10年本港将多100万人患慢性疾病,希望市民透过计画进行筛查,及早预防并治疗。计划是透过「一人一家庭医生」和由地区康健中心或地区康健站统筹的跨专业公私营协作模式,资助市民在私家诊所及早诊断和治疗慢性病,并配合地区康健中心服务,更有效管理慢性疾病。 

彭飞舟指现时45岁以上人士患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风险大增。资料图片
彭飞舟指现时45岁以上人士患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风险大增。资料图片
张伟麟对参与计划的医生人数感到满意。资料图片
张伟麟对参与计划的医生人数感到满意。资料图片
计划资助市民及早诊断和治疗慢性病,并配合地区康健中心服务,做到更有效慢性病管理。资料图片
计划资助市民及早诊断和治疗慢性病,并配合地区康健中心服务,做到更有效慢性病管理。资料图片
计划资助市民及早诊断和治疗慢性病,并配合地区康健中心服务,做到更有效管理慢性病。资料图片
计划资助市民及早诊断和治疗慢性病,并配合地区康健中心服务,做到更有效管理慢性病。资料图片
参加慢病共治计划病人,经家庭医生检查后,若有需要者会被转介至公院内科专科接受一次性谘询。资料图片
参加慢病共治计划病人,经家庭医生检查后,若有需要者会被转介至公院内科专科接受一次性谘询。资料图片
参加慢病共治计划病人,经家庭医生检查后,若有需要者会被转介至公院内科专科接受一次性谘询。资料图片
参加慢病共治计划病人,经家庭医生检查后,若有需要者会被转介至公院内科专科接受一次性谘询。资料图片

被问及经筛查后确诊糖尿病或高血压,可获6次资助诊症,是否足够时,策略采购统筹处总监张伟麟表示,政府资助每年最多6次家庭医生诊症,若超过6次之后,病人仍可自费诊症。他又以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例,早期发现个案的病情一般较轻,每3个月跟进一次一般已足够。他指,计划为期3年,参加人数不设上限,希望至少筛查20万人,亦欢迎更多市民参与。

张伟麟指,对于现时有200名医生参与,分布各区,他对人数感到满意,指现时日日仍有医生加入,距离推出计划仍有个多月,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医生参加,到推出时应该有数名百医生参加。

彭飞舟又指,共付形式在本港属于较新概念,期望市民作为个人健康主要负责人,亦要负担部分费用,至于低收入的基层市民,可以继续使用公营医疗服务。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