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环球网|融汇深港优势「基因」河套合作区助力企业加速「出海」 

2023-09-26 22:20

星岛环球网记者跟随「融通深港澳」媒体交流采访团走访河套合作区。
星岛环球网记者跟随「融通深港澳」媒体交流采访团走访河套合作区。

据《星岛环球网》报道,《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9月初正式发布,深港河套合作区开发建设迎来新机遇。 9月25日,星岛环球网记者跟随「融通深港澳」媒体交流采访团走进河套合作区,感受「一河两岸」、「一区两园」 独特魅力。 

自2017年深港两地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后,深圳园区6年间汇聚了高端科创资源,形成从「零的突破」到「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块不足4平方公里的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在河套地区落地生根的创业者有著很深的体会。 

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李陆洋接受深港澳媒体采访。
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李陆洋接受深港澳媒体采访。
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叉车机器人。
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叉车机器人。
数十家深港澳媒体记者走近深港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
数十家深港澳媒体记者走近深港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

「河套地区充分融合了香港和深圳两地的优势,使得企业发展有著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李陆洋说。他指,香港作为国际化都市,有著鲜明的特点。 香港的教育体系完善,不但在基础教育层面上非常扎实,而且本港高等院校有很多专业能力非常强的教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人才支撑;此外香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为企业出海创造了非常大的便利。 

李陆洋说,深圳的优势也很明显。 首先是人才聚集度高,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企业发展不仅仅需要科研人才,市场、运营、品牌等各方面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深圳则吸引了大量各方面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其次是产业聚集度高,产业链条完善。 李陆洋举例说,未来机器人属于硬科技行业,需要好的产业链支撑,例如做一个样品,如果能够又快又好,就能抢先一步获得市场优势,为企业发展争得先机,而深圳的产业链就能做到很好的支援。 

深港河套合作区融合了深港两地的优势基因,再加上系统性的政策支援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已成为深港两地创新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沃土。 

作为香港科技园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官方孵化企业,未来机器人2020年入驻河套地区以来已形成了明确的战略:借助河套区的诸多优势,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支援中心;借力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出海,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据了解,未来机器人2020年海外市场销售额只占5%,入驻河套区3年来,海外业务取得长足发展,海外销售额占比增至44%。 

随著企业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跟随政府引导的脚步向海外市场拓展。 深港河套合作区肩负著为国家、甚至全世界科技发展探索新路的使命。 随著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WAA)、世界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等重大平台接连入驻;西门子能源创新中心、华为数位能源研发中心等国际顶尖企业研发中心陆续落地;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路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10个专案集聚发展;晶泰科技、元戎启行、 未来机器等独角兽企业茁壮成长...... 融汇了深港两地优势基因的河套地区,正在成长为「全球的国际化河套」。 

今次「融通深港澳」媒体交流采访活动,由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香港商报承办,汇聚了来自深港澳三地数十间媒体、三地媒体人将更深入地了解深圳的发展魅力,也势必会将深圳故事更好地向世人传达,助力这座城市迈向更加国际化和创新化的未来。 

记者邹亮深圳直击报道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