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2023-09-18 09:55

布朗族与傣族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普洱技术。
布朗族与傣族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普洱技术。

当地时间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公元10世纪以来,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

云南民众庆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新华社
云南民众庆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新华社
景迈山翁基古寨的布朗族民居。新华社
景迈山翁基古寨的布朗族民居。新华社
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一位傣族姑娘在直播卖茶。 新华社
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一位傣族姑娘在直播卖茶。 新华社
云南民众庆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新华社
云南民众庆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新华社
林下茶树采秋茶。 新华社
林下茶树采秋茶。 新华社
给游客奉上新茶。 新华社
给游客奉上新茶。 新华社
有千年历史的制茶方式。 中新社
有千年历史的制茶方式。 中新社

「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个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著蓬勃生命力,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目前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古人栽培茶树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随后茶的种植、饮用和茶文化从我国相继传到邻国,并逐步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记者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中国将在加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鼓励村民参与、规范旅游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永续传承,并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承担更多责任,为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