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郭志坚│膝关节轨迹不顺则痛

2023-09-13 08:00

膝关节轨迹不通顺,自然不通则痛。资料图片
膝关节轨迹不通顺,自然不通则痛。资料图片

前期提过,当膝关节屈伸时,髌骨会在股骨前的骨沟轨迹内上下移动,有如火车轮和轨的配合,若某些软组织例如外侧支持韧带过紧、内侧肌力过弱、下肢肌肉失控、姿势或结构异常(如X型膝和扁平足),都可能导致髌骨在轨迹活动错位(普遍是外移),不能通顺地在骨沟轨迹内正常移动而产生过量的磨损而伤患。

在屈伸时,膝头哥髌股关节PFJ间的软骨和脂肪垫像软垫般的作用,减少摩擦压力及提高膝部肌肉的杠杆力量。当膝屈曲负重时,PFJ承受的压力可以是身体重量的倍数,在平路上行走的髌股关节压力只是体重的0.5至1倍,上楼梯时增至体重3至4倍,而深蹲时压力则高达7至8倍。如果有以上提及的轨迹错位问题,例如髌骨简单的倾斜5度和侧向移动5毫米,会令髌股压力更进-歩增强而令膝间的软骨和脂肪垫提早磨损,退化性关节炎OA。

膝关节内的各种结构,协调髌股关节的对齐姿势和髌骨正常轨迹运行。包括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

主动结构是指能够主动收缩并帮助稳定髌股关节的肌肉。被动结构在本质上是不可主动收缩的,例如韧带和骨骼结构,负责关节的惯有稳定性,但它们不能收缩。

主动结构包括:股骨前面的四头肌(特别股内侧肌,针对改善膝关节的普遍外移问题)和膝后膕绳肌群,当然还有膝其他肌肉包括内外侧的肌羣。可以利用运动处方改善肌肉协调姿势和轨迹错误问题。

被动结构包括:骨沟轨、髌腱、内外侧支持带、髂胫束(IT带)等,较浅的轨迹槽会增加髌骨脱位的风险,我们通常不能通过康复改变这个较浅的结构,亦不容易改变髌腱Q角度的天生问题,可能要手术才可改变,但外侧支持带和IT带炎症或过紧等问题,可以较为容易通过非手术治疗,包括运动处方、深层摩擦按摩(Deep Friction Massage, DFM)、拉筋、冲击波、针灸等改善问题。

所有这些结构都在髌股关节的姿势和轨迹活动中有著重要协调的发挥作用,在康复时需要重点关注,否则轨迹不通顺自然真的不通则痛。郭志坚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