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暴雨│类鼻疽菌暴雨后易曝露于地面 衞生署吁高危者避免接触土壤或泥水

2023-09-08 19:51

类鼻疽菌暴雨后易曝露于地面,衞生署吁高危者避免接触土壤或泥水。资料图片
类鼻疽菌暴雨后易曝露于地面,衞生署吁高危者避免接触土壤或泥水。资料图片

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今日(8日)呼吁市民在极端天气下提高警觉,保持个人及环境衞生,预防感染类鼻疽,并特别提醒高风险群组,包括长者及长期病患者,在台风或暴雨后应避免接触土壤或泥水,减低感染风险。

暴雨后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伯克氏菌 有机会曝露于地面

类鼻疽是一种由类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类鼻疽伯克氏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泥水中,特别是湿润的黏土。人类可能通过接触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尤其是经皮肤损伤/伤口)、吸入受污染的微尘/水滴和饮用受污染的水而受到感染。长期病患者及免疫力弱人士有较大机会受感染。

香港持续有大雨。刘汉权摄
香港持续有大雨。刘汉权摄

 

香港持续有大雨。刘汉权摄
香港持续有大雨。刘汉权摄
有汽车在道路上死火。刘汉权摄
有汽车在道路上死火。刘汉权摄
有汽车在道路上死火。刘汉权摄
有汽车在道路上死火。刘汉权摄
耀东邨对出出现山泥倾。刘汉权摄
耀东邨对出出现山泥倾。刘汉权摄
耀东邨对出出现山泥倾。刘汉权摄
耀东邨对出出现山泥倾。刘汉权摄

根据海外文献和本地数据,在台风或暴雨后,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伯克氏菌有机会曝露于地面,并随着强风或暴雨令类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感染个案于台风或暴雨后较常出现。
   
因应近日本港受超强台风苏拉以及台风海葵带来的暴风雨影响,中心发言人再次提醒市民,特别是高风险群组例如长期病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土壤或泥水,以免受类鼻疽病菌感染。

今年录9宗类鼻疽个案  去年46宗

类鼻疽在香港属风土病,本港每年亦有录得人类感染类鼻疽个案。本港今年共录得9宗类鼻疽个案,去年共录得46宗个案。因应去年出现的类鼻疽个案,衞生防护中心及水务署已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及监察措施,包括在全港所有配水库的通风口加装高效能空气过滤网、加强食水的馀氯含量、持续监测配水库及用户水龙头食水的馀氯含量,并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感染个案。至今包括于台风及暴雨后所进行的监测结果未有出现异常情况,而食水水质监测的结果亦一直符合香港食水标准。
 
中心发言人解释,类鼻疽病菌一般不会人传人或经动物传人,但可以透过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类鼻疽的病人可出现局部感染(例如皮肤脓肿)、肺炎、脑膜脑炎、败血症或长期化脓性感染。视乎感染的部位,类鼻疽常见的病徵包括发烧、头痛、局部痛楚或肿胀、溃疡、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结肿大。中心呼吁市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弱的人士,如出现病徵,应尽快求医,以接受适切的医学诊断和治疗。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