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秘史│慈禧太后葬礼珍贵现场实况 曾出现令人心寒的场面

2023-09-09 07:00

1908年11月14日,清光绪帝死。「西太后」慈禧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慈禧也病死,年七十四,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这位权倾大清王朝的慈禧太后葬礼当然与众不同,场面浩大之势,凭当时的珍贵照就可见一班。

内地新浪网报道,慈禧太后在西苑仪鸾殿病死,大太监李莲英主持她的葬礼,入殓时将大量珍宝放入她的棺材内。《清史稿》中在慈禧太后病死后曾描述:「太后定策立宣统皇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东陵普陀峪,曰定东陵。初尊为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累加上,曰慈禧端佑康熙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及崩,即以徽号为諡。子一,穆宗。」

慈禧太后曾是清朝权倾一时的女子。
慈禧太后曾是清朝权倾一时的女子。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上,有专用的亭子供外国使节使用。
慈禧太后葬礼上,有专用的亭子供外国使节使用。
慈禧太后葬礼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上,有专用的亭子供外国使节使用。
慈禧太后葬礼上,有专用的亭子供外国使节使用。

慈禧太后灵柩属于帝王级别规格,外面有「堂罩」,而且128人负责抬棺。「堂罩」顶端有一颗火焰宝珠,四周则以黄云缎作底,绣以五彩龙纹。

荷兰记者亨利·博雷尔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规模的葬礼,其在日记中写道:「那些举著旌旗的仆役行列没完没了,似乎他们把皇宫里的旌旗全部搬出来给已故太后送葬了。」

慈禧太后出殡时,沿途老百姓必须避让。如果想观看葬礼,可购买内务府制作的票券进入现场。慈禧太后的灵柩从紫禁城抬出后,送到火车站后,由火车运到清东陵。慈禧太后陵墓位于菩陀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太后以陵墓年久失修为由,对墓地进行了重修,工匠们方城、明楼、宝城、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全部拆除重建,将宫门、朝房、小碑楼、神厨库等建筑揭瓦大修,地宫各券及石五供也重新修缮。

葬礼上有无数纸紥的兵马。
葬礼上有无数纸紥的兵马。
当时外国人指,从未见过场面如此浩大的葬礼。
当时外国人指,从未见过场面如此浩大的葬礼。
民国军阀孙殿英曾大肆盗取慈禧太后的墓穴。
民国军阀孙殿英曾大肆盗取慈禧太后的墓穴。
慈禧太后灵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灵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为了方便观看盛大的葬礼,内务府还在西直门外修建一个单独的亭子,专门为各国外交官、尊贵的商业权贵以及报界记者搭建,目的是让他们观看到慈禧太后的送葬队伍,以展示大清的威严。

亨利·博雷尔在日记中,还介绍慈禧太后出殡现场的情况,行走在最前面的史书一队身著新式军装、手拿长矛的骑兵,接著是一列排著纵队、手牵马匹的仆役。接下来是几百名身穿猩红色绸缎衣服、帽上插著黄色羽毛的仆役,他们轮换著抬行慈禧的灵柩。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场面浩大。
慈禧太后葬礼上出现无数的纸紥兵马。
慈禧太后葬礼上出现无数的纸紥兵马。
慈禧太后的灵柩需要求多人搬运。
慈禧太后的灵柩需要求多人搬运。
慈禧太后的灵柩需要求多人搬运。
慈禧太后的灵柩需要求多人搬运。
慈禧太后葬礼上出现无数的纸紥兵马。
慈禧太后葬礼上出现无数的纸紥兵马。
北京民众要持票才可观看慈禧太后的葬礼。
北京民众要持票才可观看慈禧太后的葬礼。
北京民众要持票才可观看慈禧太后的葬礼。
北京民众要持票才可观看慈禧太后的葬礼。
不少外国人观看慈禧太后的葬礼。
不少外国人观看慈禧太后的葬礼。
慈禧太后葬礼上出现无数的纸紥兵马。
慈禧太后葬礼上出现无数的纸紥兵马。

整个葬礼还有一幕让人不寒而栗的场面。那就是队伍出现跟真人、真马大小一样的纸紥兵马。这是葬礼上的冥器之一,寓意阴兵阴将开道。有传纸紥兵马送葬队伍在北京城大街上让北京城人心惶惶,不敢出门。另一方面,皇室大臣等为慈禧披麻戴孝,送葬队伍之长,人数之多,看不到尽头。

如此大规模的葬礼,加上陵墓有价值连城的珍宝固然是公开的秘密,肯定引起盗墓者的垂涎。1928年7月,民国军阀孙殿英以在清东陵演习的名义,用炸药炸开慈禧太后陵墓地宫,将珍宝洗劫一空。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