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苏拉.杏花邨︱大树连根拔起 有市民特意从元朗来「追风」

2023-09-01 21:56

超强台风苏拉袭港 「追风圣地」杏花邨 大树连根拔起 市民岸边伸展 居民家中影浪
超强台风苏拉袭港 「追风圣地」杏花邨 大树连根拔起 市民岸边伸展 居民家中影浪

天文台在晚上8时15分改发十号风球。《星岛头条》记者下午5时到杏花邨一带直击,至晚上8时离开。与早上尚算平静的景况截然不同,入黑后的杏花邨风势及雨势急剧增强,有大树被不曾间断的烈风吹至连根拔起,场面凶险。

记者离开时,杏花邨风势凌厉,刺痛的雨点扑面而来,海面能见度近零,不见市民冒险追风。不过,在6时20分天文台改发九号风球时,有几位前来追风的市民受访,他们均形容苏拉风力强劲,有人更特意从元朗驾车前有「追风」。

有市民无惧苏拉在岸边拉伸。卢江球摄
有市民无惧苏拉在岸边拉伸。卢江球摄
杏花邨居民严阵以待,做足防风措施。卢江球摄
杏花邨居民严阵以待,做足防风措施。卢江球摄
黄先生形容,苏拉是他追过的第二强台风,仅次于较「大风大浪大雨」的山竹。卢江球摄
黄先生形容,苏拉是他追过的第二强台风,仅次于较「大风大浪大雨」的山竹。卢江球摄
初次来到杏花邨追风的郭先生没带备任何防雨工具。卢江球摄
初次来到杏花邨追风的郭先生没带备任何防雨工具。卢江球摄
吴先生住在筲箕湾,他指自己就读物理系,喜好大自然,加上九号或以上风球罕见,因此更要来这「朝圣地」。卢江球摄
吴先生住在筲箕湾,他指自己就读物理系,喜好大自然,加上九号或以上风球罕见,因此更要来这「朝圣地」。卢江球摄
有「追风者」反遮。卢江球摄
有「追风者」反遮。卢江球摄
杏花邨居民严阵以待。卢江球摄
杏花邨居民严阵以待。卢江球摄

黄先生住在元朗,他指自己「一有八号风球便会即刻到杏花邨」,今日有「台风假」,也一如以往驾车来到。他指,「追风」令他开心及放松,虽有准备雨衣,但也有心理准备全身湿透。他形容,苏拉是他追过的第二强台风,仅次于较「大风大浪大雨」的山竹。被问到安全措施,他称若见大浪涌上海岸,便会远离岸边。

初次来到杏花邨追风的郭先生没带备任何防雨工具,受访时正在岸边做伸展动作。他称,一直想尝试「追风」,见机会难得,便付诸行动四处「追风」。他下午先去了中环,晚上再到杏花邨,感受风力。

他忆述,下午时段中环风力微弱,相较而言杏花邨风势强劲,惟尚未达到令人站不稳的程度。被问到天气恶劣下,打算如何回到位于元朗的住所,他指若街上没有的士,会选择留宿附近酒店一晚。

吴先生住在筲箕湾,他指自己就读物理系,喜好大自然,加上九号或以上风球罕见,因此更要来这「朝圣地」。他续称,台风尚未达到最强,暂不见有大浪涌上海岸等「历史性画面」,但该处已非常「应风」,形容「收货」。

▼杏花邨日间情况▼

雨伞变成了小朋友的「盾牌」。卢江球摄
雨伞变成了小朋友的「盾牌」。卢江球摄
市民被强风吹得东倒西歪。卢江球摄
市民被强风吹得东倒西歪。卢江球摄
市民雨衣、雨伞一同上阵。卢江球摄
市民雨衣、雨伞一同上阵。卢江球摄
海面上白蒙蒙一片,能见度甚低。卢江球摄
海面上白蒙蒙一片,能见度甚低。卢江球摄
市民在岸边观浪。卢江球摄
市民在岸边观浪。卢江球摄
观浪市民。卢江球摄
观浪市民。卢江球摄

记者:萧博禧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