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用心护理高球场30载 草坪护理员霞姐:盼多年心血不会白费

2023-08-28 12:05

63岁的草坪护理员梁燕霞1993年入球会,今年刚满30年。
63岁的草坪护理员梁燕霞1993年入球会,今年刚满30年。

夏日走入粉岭高球场,原本担心没甚么可拍摄,谁知是进入了另一个空间,空间里有自然,自然里见天地。从花朵、草坪、古树形成的生态,植物间交错生长,互不干扰,却相为融合,与蓝天构成平衡。一知半解的人以为用钱打造的贵族园地,背后隐藏无数不辞劳苦贡献的小人物,在石屎森林中打造出弥足珍贵的世外桃源。63岁的草坪护理员梁燕霞(霞姐)正是当中一员,自30多岁加入香港哥尔夫球会,多年来风雨不改为球场保养草坪,从被排斥的小妇人,变成能独当一面操作大型剪草机、有问必答的护草专家。旧球场收地在即,她希望与同僚付出的心血不被辜负,也期望努力换来的自然美景,能刻划在人们的心中。

霞姐多年来风雨不改为球场保养草坪。卢江球摄
霞姐多年来风雨不改为球场保养草坪。卢江球摄
旧球场收地在即,她希望与同僚付出的心血不被辜负。卢江球摄
旧球场收地在即,她希望与同僚付出的心血不被辜负。卢江球摄
沉浸在植物的世界,霞姐很知足,感谢大自然的礼物。卢江球摄
沉浸在植物的世界,霞姐很知足,感谢大自然的礼物。卢江球摄
惟霞姐再殷切的盼望,终有一天亦难挡改革的步伐。卢江球摄
惟霞姐再殷切的盼望,终有一天亦难挡改革的步伐。卢江球摄
她期望努力换来的自然美景,能刻划在人们的心中。卢江球摄
她期望努力换来的自然美景,能刻划在人们的心中。卢江球摄

保养草坪学问多

一身轻便的霞姐,略带拘谨地与记者打招呼,自认不擅言辞,说话直白带点急促。尽管在职场打滚多年,她的骨子里维持着纯朴和率真,如其身后悬挂的太阳,炽热却温润。

「我1993年入球会,今年刚满30年。」因烈日晒出的淡斑,随唇畔扬起的笑意变得清晰,那是霞姐踏实工作的「徽章」。她忆述,昔日与丈夫在内地相识,1992年正式来港,定居上水,翌年被介绍到粉岭高球场的工程部工作,「最初只为求赚钱,没想过背后有这么多学问。」1年后因表现良好,她被调至场地部,从那时起成为草坪护理员,保养高球场的草地。

上班日的清晨3时45分,霞姐梳洗出门,从容地骑着单车转入静巷,将自己带到自然的面前。天还没亮,她与同事早就抵达球场。随风飘逸的草地,抚慰被困在石屎森林的压力。享受自然的当下,霞姐没有停下脚步,与同事分工合作到果岭、球道和长草区等剪草和整理沙池,其中以剪果岭的难度最高,因该处的草要保持在2.9毫米的高度,并如地毯般平缓,球场之大,即使有剪草机辅助,也常用上大半天修剪。

午膳后,众人忙着补草、除杂草等。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杂草,却如同毒药,侵蚀和蔓延至原有草坪,如生在果岭的杂草,便可能在推杆时令高尔夫球转向。只见不时有草坪护理员蹲在宽敞的球场上,如拔白头发般,以人手将杂草一点一点拔除。远方则有护理员驾驶打洞机,在草坪上打出针孔般的小洞,为草地创造呼吸空间,以助吸收更多水和氧气。

沉浸在植物的世界,霞姐很知足,感谢大自然的礼物。坐上大型剪草机在球道上行驶,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坪,抬头见云,偶尔可见小动物和昆虫晃去,幸运时更能看到日出。暖阳晒得她大汗淋漓,但不影响她欣赏自然风光的雅致,人生的焦虑和杂念转瞬即逝,她笑说:「日出很美,太阳像蛋黄般升上来,有时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这里空气好,连身体也好些!」

听见记者赞叹保养的严谨和细致,霞姐露出如孩童般的笑容,只因此刻的成就,源于她与同僚日复一日的投入,「看到幼草长成绿油油的草坪,很有成功感!」做喜欢的事,因别人认可而产生自信,在霞姐身上也不例外。回头看这段路,从异乡融入香港、从被排斥到成为护草专家,她一一经历、适应,并且成功,「以前常有人叫我回家,认为我做不来这份工,但我相信肯学一定会做得到!没料能坚持到现在,想起也为自己骄傲!」

政府9月1日收回高球场32公顷用地。卢江球摄
政府9月1日收回高球场32公顷用地。卢江球摄
政府9月1日收回高球场32公顷用地。卢江球摄
政府9月1日收回高球场32公顷用地。卢江球摄
政府9月1日收回高球场32公顷用地。卢江球摄
政府9月1日收回高球场32公顷用地。卢江球摄
霞姐多年来风雨不改为球场保养草坪。卢江球摄
霞姐多年来风雨不改为球场保养草坪。卢江球摄
草坪护理员梁燕霞。卢江球摄
草坪护理员梁燕霞。卢江球摄

60岁不言退 「在这里工作,我甘之如饴」

完成忙碌的日程,霞姐在下午3点多下班。每天还馀下不少私人时间,有同事会相约到茶楼饮茶,霞姐则会留一些空档做球僮,正因她是最熟悉场地的人员之一,能为客户提供准确的打球路线和距离,她自信地说:「草顺纹时球会滚动更快,球所在位置的高低,也影响挥杆力度。」随着季节的流动,这位高手更两度在员工赛夺奖,包括开出「最远发球」。

池塘散着睡莲,蝴蝶振翅花间,霞姐时刻关注着周遭细微却坚韧的生命力,越靠近自然、越敬畏一切。她曾带家人到球场参观,记忆里的子女年纪尚幼,比起欣赏她修剪的「作品」,更喜欢流连沙池,以耙将沙池整平,丈夫挖苦她发球区剪得不直,令她啼笑皆非。转眼间夫妇二人已儿孙满堂,霞姐后悔未有在早前七一回归当天,带孙儿到旧球场参与活动同乐,可惜日后恐难以实现。

63岁的霞姐,不知不觉已在粉岭高球场度过三十载,「60岁那年,仔女劝我退休,但他们明白我会很失落,连我儿媳妇也说,觉得我去球场上班很开心!」笑声里夹杂一丝无奈,霞姐坦言不知道、也没想过退休的那天。曾被园艺公司高薪挖角,她轻描淡写,「不是钱的问题,我不想太辛苦。若在这里工作,我甘之如饴。」

留住霞姐的,不只是同事和会员的情意和真挚,还有因这片自然而生的百般滋味。惟再殷切的盼望,终有一天亦难挡改革的步伐。就像眼前美好纯净的绿色树林与光影婆娑,不久后将归还政府管理,清拆建屋,留也留不住。

夏风徐徐,两旁围绕的树叶飒飒作响,霞姐继续拔起那些被忽视的杂草,语带唏嘘说:「除了我也有很多懂得照顾草地的人,但希望我们多年的心血不会被白白浪费。」树木的光影落在霞姐脚边,关于旧球场未来的模样,并非无法想像,但对她而言,若这世外桃源能被刻在某人的心底,那会是她最向往、最渴求的风景。

记者:林家希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