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客过门不入 港人蜂拥北上消费 北区商铺惨淡 市面一潭死水

2023-08-25 07:00

由于不少港人北上消费,「公车泰国餐厅」生意受影响。
由于不少港人北上消费,「公车泰国餐厅」生意受影响。

通关后,内地旅客重来,各行业以为久旱逢甘露,怎料同一时间香港人兴起北上消费热,加上内地旅客旅游模式改变,来港著重深度游,以往狂扫生活用品的指定动作不复再,令本地零售业未能受惠。元朗和上水两区都少了内地客,连本地客亦过路而不入,北上吃喝玩乐,整个北区沦为重灾区,食肆门堪罗雀,以往人头涌涌的大街变水尽鹅飞,有商户慨叹通关后生意不但没有起色,有同行面临结业,街上吉铺亦有增无减。

由于不少港人北上消费,「公车泰国餐厅」生意受影响。
由于不少港人北上消费,「公车泰国餐厅」生意受影响。
元朗西菁街「公车泰国餐厅」负责人阿俊形容,通关后对生意帮助不大。
元朗西菁街「公车泰国餐厅」负责人阿俊形容,通关后对生意帮助不大。
以往一铺难求的上水水货街,现有不少吉铺出租。
以往一铺难求的上水水货街,现有不少吉铺出租。

据统计数据,上月有297.6万人次的内地旅客访港,较6月的215.7万人次上升了38%,当中内地旅客占整体访客的83%。尽管内地访客人数上升,但疫情后他们的出游模式有变。旅游业人士对本报指,以往内地客来港「爆买」情况不复再,现在他们著重深度游,深入大城小巷寻幽探秘,不再著重在港消费。餐饮业人士亦指,即使2018年时有6500万人次访港,旅客仅占全港餐饮消费只得三成,另七成靠本地食客,即使旅客全都回来,若港人不在港吃喝的话,饮食业会蒙受重大打击。

店主:通关后反而流失生意
以往逼满内地旅客的元朗和上水,不少商户都说通关对生意没有帮助。元朗西菁街「公车泰国餐厅」负责人阿俊表示,疫情前很多内地游客会到元朗购买生活用品,「他们行到攰都要坐低食饭,当时内地客都占两成生意额。」苦撑过3年疫情,阿俊和其他行家原本期望,通关后内地客再临,带旺生意,「原预料有1、2成增长,希望回复疫情前6成生意额。」怎知事与愿违,通关半年,阿俊称元朗的餐饮和零售市道都未有转旺,「明显是少了一批来港丧买生活用品的水货客,或疫情期间他们习惯网购,直接从代理商买货,不再长途跋涉来港入货。」本来以为可受惠这班购物客,现在却不似预期。
雪上加霜的是,现在每逢周末或假期前夕,眼见大批香港人北上消遣,对本地商户造成严重打击。「元朗去皇岗和深圳湾口岸都好方便,假期前都有很多人上去吃喝玩乐,对我们餐饮行业当然有影响,因为周末是黄金档期。」阿俊说,本来以为通关后生意上升,殊不知生意反而比通关前更差。而根据入境处数字,单在上周六,已有超过三十人次的香港居民出境。

内地客不再「扫货」 只买来自用
疫情前主要做水货客生意的上水石湖墟商铺,通关后未见「复常」。不愿上镜、在石湖墟开药妆店的黄先生透露,疫情期间因没有生意,一度关门结,早前知道通关便再租铺,「谂住有返内地客,生意一定会好,所以即使当时业主开高一成多租金,我们都照租。」黄表示,通关后发觉情况跟以前完全不同,「不但平日少内地客,就算假期也不多,跟以前真的差很远,现在来的内地人,多数都是买来自用,很少会有大批入货的。」黄希望再过一段时间情况会有改善,否则很难支撑落去。
上水药妆业商会会长杨先生表示,通关后明显很少内地客到上水购物,「现在药妆店的生意,只回复疫情前的两成,所以通关后我们没有受惠。」杨认为,少了内地客到上水扫货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内地人已习惯网购。另外,海关持续打击行动,令水货客不敢冒险带货北上,「预计出年,上水的水货店会出现倒闭潮。」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